IMF新圖謀:增資5000億美元應對全球紓困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歐元區忙自救、美國拒絕埋單,“化緣”重金或來源新興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18日發表聲明稱,已請求其成員國提供5000億美元額外資金,以幫助應對全球紓困需要。IMF發言人稱,該組織預計,未來數年內全球的潛在融資需求將達到1萬億美元。
盡管IMF對其籌資計劃的聲明言簡意賅,但卻折射出一個不爭的事實:盡管部分國家對拯救歐元區受困國所愿意承擔成本的意愿正在不斷增加,但各國依然無法就如何行動達成共識。
分析人士認為,歐元區成員國上個月承諾向IMF出資2000億美元,但由于美國拒絕出資,英國持中間立場,剩余部分很大程度上將可能來自于大型新興市場國家。
本周四和周五(1月19日~20日)在墨西哥城舉行的G20副財長會議將會討論這項增資計劃,并有望在2月25~26日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達成相關協議。
歐元區恐難自救IMF挺身而出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在本周早些時候向IMF執行董事會提出了上述估算數據。這些資金最有可能的來源是自愿性的專項貸款,而不是強制要求IMF所有成員國做出貢獻。
IMF目前擁有3870億美元可隨時動用的資金。上一次類似增資是在2009年,當時籌集了大約5000億美元,用以抗擊全球金融危機。
在執行董事會召開上述會議后,拉加德表示:“各方人士已意識到一個重要性,即確保IMF擁有充足火力,以幫助化解當前全球經濟的弱點和地區性挑戰。”
拉加德補充說:“為此,IMF管理層和工作人員將在具備足夠保障措施的前提下,探索各種增加IMF火力的選擇。”
由于IMF需要保留一定的現金緩沖以便隨時動用,因此要想增加5000億美元的火力,IMF成員國可能將不得不貢獻6000億美元。
IMF并未透露這筆資金將從何而來。該機構在聲明中表示:“在此初步階段,我們正在探尋融資方法,在與IMF成員國完成必要的咨詢之前不會做出進一步評論。”
IMF此舉突顯了歐元區危機的緊急態勢:歐元區17個國家一直以來都試圖自己籌資來應對危機,但由于政治與財政困境而日益舉步維艱。
評級機構標普在下調歐元區9國評級后又于周一剝奪了歐元區紓困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最高信用評級。此舉讓歐洲更加雪上加霜。
意大利總理馬里奧·蒙蒂(MarioMonti)希望將歐元區紓困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規模在現有的4400億歐元基礎上有所增加。這一話題將在本月的歐盟緊急峰會上進行探討。
美英等國恐“一毛不拔”
那么問題是,這筆龐大的資金究竟將來自何處又去向何方呢?
IMF表示,歐元區國家近期承諾向其提供大約2000億美元,將構成這次增資的一部分。
但目前形勢并不樂觀。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美國已排除增加貢獻金額的可能性。
“IMF無法替代一個強勁的歐元區防火墻,”美國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已經告訴我們的國際伙伴們,我們不打算為IMF提供額外資源。”
由于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將尋求連任,白宮方面并不希望趟這攤渾水。美國政府此前曾表示,IMF資金充足,而最近又改變態度稱該機構獲得更多資金是一件好事,但同時強調稱美國本身不會增加貢獻金額。
換言之,無論IMF增資與否,美國都將“一毛不拔”。
而英國政府也處在極度為難的處境中,無論是保守黨還是反對黨工黨,都反對為了資助歐元區的紓困行動而增加本國的貢獻金額。
加拿大的態度也頗為勉強。加拿大央行行長卡尼(MarkCarney)亦稱,增資“應由歐洲負責”,“若增資IMF,那就會讓與歐債危機無關的國家也受到危機影響。增資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對話。”
盡管IMF人員并未說明在1萬億美元的總需求中,各地區將分別占到多少,但歐元區很可能占到額外紓困的大部分。額外的1萬億美元,將至少足以承擔目前仍在苦苦支撐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融資需求。
IMF的增資計劃也在歐洲內部引起了廣泛爭議。
德國央行強調,其415億歐元的出資額已承諾“并非歐洲專用”,否則將違反央行不得為政府赤字融資的歐元區條約。如此一來,歐元區向IMF的增資就會成為普通資金,并非“歐債危機專用”。
新興市場或做大貢獻
由于很難從美英等國“化緣”,這筆資金可能很大程度上將來自于大型新興市場國家。
據二十國集團(G20)一名匿名官員周三透露,IMF正展開私下會談,推動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日本和原油出口國成為出資大戶,IMF希望能在2月25~26日在墨西哥城舉行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達成協議。
G20副財長將于本周四和周五(1月19日~20日)在墨西哥城舉行的會議上討論IMF增資一事。
目前看來,大型新興市場國家,如中國、印度和巴西,盡管始終強調歐洲在出資自救方面應當帶頭,但普遍持積極支持態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周四(1月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經濟強國應信守承諾,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足夠的資源應對金融危機。
劉為民稱:“原則上,我們認為應該落實G20戛納峰會各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共同努力保證基金組織具備充足的資源來應對目前的國際金融危機。”
中國方面的回應意味著中國已經準備好大量資金以幫助歐洲應對其債務危機。
俄羅斯則暫時較為保留。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IgorShuvalov)周四(1月19日)稱,在3月總統大選之前不會對增資問題作出決定。
日本政府則表示,日本尚未就向IMF新增資金做出任何承諾,但日本將考慮支持歐洲穩定市場的措施,包括向IMF提供雙邊貸款。日本盡管作為發達國家但具備高額外匯儲備。
分析人士指出,即使愿意出資,新興市場也并不愿意成為“冤大頭”。
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BrothersHarriman)新興市場策略部門全球主管WinThin認為,新興市場國家“并不愿意在沒有好的交換條件的情況下簽署空白支票給IMF”。而這些國家想要的是“通過改變投票權重,在IMF的運營中增加新興經濟體的話語權”。
但事實上,專項貸款并不會立即影響相關國家在IMF的投票權,因為這需要另一套決策程序。各國對IMF貢獻的資金在本質上只是把國家儲備從一個地方挪到另一個地方,IMF成員國能夠從各自的貢獻中獲得利息。新一輪融資很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
不過,即便IMF確實得到了新的資金,這又能對解決危機產生多大作用?畢竟IMF和歐盟此前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援助并未能阻止危機惡化。
所有人都希望今年的墨西哥G20峰會能給出答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