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高科技缺工達11萬人 教部推4+1方案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兩岸網台北5月24日報導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教育部研擬推出「4+1學士後進修」方案,解決高科技業界缺工,大學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窘境。教育部規劃,今年9月開始大學畢業生可以自費重回各大學進修1年後,取得另一學系學士學位,解決高科技缺工達11萬人需求。
主計處下午公布失業率,雖然4月失業率仍維持在5%以上,教育部上午和經建會密切連繫,研擬提出搶救失業的新方案,經建會副主委單驥、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和林聰明召開記者會,新方案將針對馬英九上周在中常會提出,提供學生就業訓練,以方便未來大學畢業生可以順利就業方面著手。
馬英九總統上周二(19日)在國民黨中常會提出改善就業想法,讓同樣是理、工學院,但是不同科系,加上1到2年的訓練後,滿足業界的需要。他指出,或是還在大二、大三就學的學生,讓他修一些課程,協助未來學生能夠順利就業。
林聰明指出,由於高科技業提出11萬人缺工需求,不過市場上卻只能提供3萬人才。教育部規劃,大學生畢業後可自費申請1年3個學期,類似教育學程的專業課程訓練,修業完成後可望取得等同雙主修學位,讓文、法、商學生也能從事理、工類別工作,培養跨領域人才。
林聰明舉例指出,先前有一名德語系畢業學生,無法順利找到工作,後來在泰山職訓中心接受1年的半導體相關實務訓練後,變得相當搶手。
教育部打算依此案例規劃,未來讓文、法、商的大學畢業生可以選擇留在學校,跨領域修習1年3個月的課程修讀完畢後,取得同等學位,或者是選讀3個月、6個月課程,協助大學畢業生能順利就職。
不過面對教育部這項規劃,可能無法立刻解決高科技業界缺工情況,還會衝擊現在大學學制,包括跨領域的學習門檻,對過去修習雙學位學生不公平,學生在校所受的專業訓練是否充足,學分費是否會過高等等問題。
單驥表示,這項規劃非一時半載,協助學生找工作的訓練和學程,哪怕未來失業率降到4%以下也勢必進行。
媒體質疑,這些工作可以在學生還在就學階段進行,不需要推動畢業後再加1年的學程,也可達到跨領域培養。林聰明指出,未來工作需求為多元、跨產業領域,教育部推動相關機制沒那麼快,4+1方案只是接軌措施。
林聰明強調,跨領域學習符合未來企業需求,讓大學畢業生求職也變成非常方便,預計今年9月推出,也是因為企業反應需要。他指出,這項規劃不需報院,和相關部會協調後,就可施行。
主計處公布,4月失業率為5.39%,較3月下降0.28個百分點,是民國83年10月以來單月最大降幅。(記者:劉曉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