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熊雙盈捕捉亞太市場機會
鉅亨網新聞中心
年初以來,中國宏觀政策調整的動作頻出。上周突然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被投資者理解為是退出刺激政策的信號,全球金融市場亦為之震蕩,再次彰顯了中國經濟巨大的國際影響力。^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政策微調對市場是壞事嗎?舉例來說,澳大利亞早在去年10月以來已經三次加息,成為首個對金融危機時所采取政策進行調整的G20國家,其政策緊縮力度應該說遠遠大于國內。但澳洲股市并未受到太大影響,中間雖有震蕩,但最近三個月仍然是小幅上升的。
中國何以微調政策?這取決于其良好的經濟基本面。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過高的債務比率和杠桿比率嚴重影響了歐美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進而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亞太地區國家也深受影響。
面對經濟危機,中國等亞太市場國家果斷地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采用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我們可以看到,盡管歐美市場經濟的衰退對亞太地區國家的出口仍有較大影響,但由于亞太地區沒有過高的債務和杠桿比率,而較為穩健的金融體系和龐大的國內市場,使得該地區在經歷短暫的陣痛后,經濟出現了強勁的恢復,率先退出刺激政策也在情理之中。
隨著世界經濟走出谷底,各國政府積極考慮適當的退市時機,給未來股市增添了很多不確定因素。而對于亞太地區,由于凈出口的回升、房地產建設和家庭消費累積增長的拉動,中國經濟預計仍將保持較高速的增長。與中國內地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香港,也將隨著內地經濟的復蘇,以及本地信用、房地產和消費市場的恢復,經濟將得到較高增長。至于澳大利亞,出口和投資周期將凸顯出其強勁的商品頭寸和與新興市場經濟聯系的快速增長,這些也將進一步帶動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
盡管看好亞太地區的發展前景,但該地區金融市場經過去年大漲之后需要一個整固的階段,再加政策調整,市場的驅動力也會逐漸從流動性轉到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增長,這期間市場不可避免會有上下震蕩。因此不排除未來市場可能展開一些調整。但來自基本面的支撐,令其仍有潛在上漲機會。
市場的上下波動蘊含著投資的機會。當前有一種較為新穎的牛熊雙盈機制的銀行理財產品,無論市場升跌,均有機會獲利,而且到期有本金保障。對于那些既看好亞太投資機會,又擔心入市時機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此種理財產品去捕捉亞太市場波動的獲利機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