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華爾街日報:亞洲勢力崛起 強壓原油進口溢價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反映區域勢力崛起,亞洲現今購買國際原油的成本遠低於歐美,逆轉了以往的歷史趨勢。

以往,資源匱乏的中國、印度、日本與南韓均需仰賴中東供油,遂使生產者具有定價能力。但現在風向已變,經濟快速成長的亞洲,得以享受低價能源的優勢。


根據石油清報周刊(PIW)指出,沙烏地阿拉伯三月份向亞洲出口原油的價格,每桶比歐洲買家低6.37美元,科威特與伊拉克也隨後跟進。

PIW表示,儘管官方數據尚未公佈,但4月份亞洲買家預期仍以較低價購油。

分析師認為,全球原油貿易的趨勢改變,很快將消除亞洲經濟拉力的「購油溢價」(Asian premium)。舉例來看,2008年亞洲每天進口中東原油1400萬桶;依當年每桶溢價8.08美元來算,多付的購油成本約410億美元。

亞洲的購油溢價降低,大部分原因在於拓展了中東以外--非洲與拉丁美洲--的進油來源。此外,隨著亞洲經濟崛起,其議價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統計數據指出,今年首季,亞洲進口西非原油的數量成長60%至每天175萬桶。去年底西伯利亞東部完成油管鋪設後,俄羅斯每天向中、日、星煉油廠輸出的原油已達最高40萬桶。

亞洲石油消費量最大的中國,日前答應貸款委內瑞拉200億美元,交換未來10年每天進口10萬桶原油。今年3月,非洲第三大產油國安哥拉更超越了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