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該派息最佳理由:現金過多 盈利增速將減緩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讀:投資通訊專家、MarketWatch專欄作家赫伯特(Mark Hulbert)撰文指出,與大多數人的直覺相反,學院派研究早已發現,那些囤積現金過多的公司,往往盈利增長速度會因此減緩,這就意味著蘋果如果想確保未來的成長,還是派息為妙。
以下即赫伯特的評論文章全文:
蘋果(AAPL)是否應該宣布派發特別股息呢?
相當時間以來,許\多人都這樣期望著──盡管後來被事實証明只是虛妄──期望蘋果能夠利用上周股東大會的機會來宣布派息的決定。這樣,就等于蘋果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宣布公司將不再持續囤積現金了,後者的規模目前已經接近1000億美元,而且還在持續膨脹。
那麼,這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蘋果顯然覺得囤積現金是好事。前任首席執行官喬布斯(Steve Jobs)直到去年過世前不久,還宣稱公司的現金是他們力量的一個重要來源。他的觀點顯然是符合直覺的。
可是,與此同時,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我們又很容易得出相反的結論:大量的現金對于該公司而言其實也意味著巨大的危險。太多的現金不可避免會對管理層形成難以抵御的誘惑,讓他們想要拿這些錢去做些什麼,這就使得他們做出愚蠢決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在這方面,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退休教授延森(Michael Jensen)曾經在1986年寫過一篇文章,是很有代表性意義的。
這篇文章發表在權威刊物《美國經濟評論》1986年的5月號上,當時延森做出預言,稱一旦一家公司的現金儲備規模超過了日常運營所需的水平,公司的效率就會因此受到損害。
這是因為,大量的現金常常會讓經理人們太過坐立不安,他們最終在拿這些現金投資時往往會表現差勁,比如說會訴諸建立帝國之類的愚蠢目標。延森解釋道,這些錯誤的動機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成長會使得經理人所控制的資源增加,進而增強他們的權力”。
延森的結論是,因此,股東應該想方設法來“促使經理人將這些現金吐出來,而不是將其投入不充分的目標,或者是在低下的效率中浪費掉”。
當時,許\多人對延森都不以為然,因為當時在企業財務問題上,主流看法和延森正好相反。多數人都相信,那些現金最多的公司往往都會成為盈利增長速度最快的公司,因為他們可以有充分的資金投資于未來;相反,如果企業將自己的大部分現金以股息的形式發放出去,他們的成長速度自然也就會減緩。
可是,在那之後所進行的若幹次統計研究,發現的卻都是証明延森理論的証據。
比如,2001年12月號《金融雜志》上,就有一篇哥倫比亞商學院兩位教授尼西姆(Doron Nissim)和齊夫(Amir Ziv)的文章《股息變化與未來盈利》。;兩位研究者發現,從1963年至1997年,在一家公司增發股息後的兩年當中,盈利的增長速度往往都要超過平均水平。
還有,2003年1、2月號的《財經分析師雜志》上,也有AQR Capital Management的阿斯內斯(Cliff Asness)和Research Affiliates的阿諾特(Robert Arnott)的文章《驚奇的發現!高股息=高盈利成長》。他們對1871年至2001年間的企業盈利成長速度進行研究,發現企業盈利增長速度最快的時間段,往往都出現在企業股息派發比率最高的年份之後。
如果蘋果真的把大量現金回饋給股東,然後突然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喜的新項目,但是卻沒有了錢來投資可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將不得不向股市或者債市去籌集資金,進而導致財務成本大大增加,這毋庸贅言。可是,至少根據延森的理論,這成本的增加完全可以被另外一種好處所抵消而有余,即經理人們將放棄構築帝國的雜念,而更加嚴格地按照規律辦事。
因此,也就出現了頗有諷刺意味的結論:如果蘋果想要確保自己是一家“飢餓的”,成長導向型的公司的話,值得考慮的策略之一正是將自己的大部分資金回饋給股東。(子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