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李立國:加快建立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鉅亨網新聞中心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十二五”期間,基本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資金保障和服務提供相匹配,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據新華社11月28日報道,我國有1.67億老年人,其中8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1899萬,失能老人1036萬,半失能老人2123萬,他們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社會為其提供照料服務。面對已經到來的老齡化社會,如何適應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加快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各級黨委政府關心、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人民群眾迫切期待。

不久前閉幕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鮮明地提出了“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的要求。未來5年,中國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將如何建立?百姓的養老之憂能否得到有效化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民政部部長李立國。

目前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保障面仍相對較小


記者:目前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

李立國:經過10年的探索和實踐,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照料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框架。

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方面,在部分城市已基本建立以保障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為重點,借助專業化養老服務組織,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方面,目前,全國共有各類社區服務中心17.5萬個,城市便民、利民服務網點69.3萬個,因地制宜地開展了面向老年人的入戶服務、緊急援助、日間照料、保健康復、文體娛樂等服務,提升了社區養老服務能力。

在推進機構養老服務方面,各地打破政府直辦、直管的傳統做法,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老年公寓、福利院等養老機構,目前,我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38060個,床位266.2萬張,收養各類人員210.9萬人。

同時,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的政策法規建設不斷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初步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軌道;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服務對象逐步擴大,逐步由“三無”和“五保”老人擴展到全社會所有有需要的老年人。

還要看到,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諸多不足:目前我國養老床位總數僅占全國老年人口的1.59%,不僅低于發達國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2%至3%的水平;保障面相對較小,服務項目偏少;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既存在有的機構“一床難求”,也存在有的機構“床位閑置”現象;養老服務專業人員缺乏,投入不足,監管上存在薄弱環節。

今后養老服務補貼、政府供養等惠老制度將建立完善

記者:目前我國對養老服務的投入嚴重不足,民政部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加強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未來5年將有哪些惠及百姓養老的具體制度?

李立國: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非常重要。加大資金投入,適應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是民政部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我們將通過積極爭取政府投入、激勵社會投入、擴大福利彩票發行等多種渠道,來加強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

一是完善政府供養制度。對于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養或分散供養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并建立自然增長機制。

二是推動高齡補貼制度建立。積極推動各地逐步將本地區80周歲以上老年人納入高齡補貼保障范圍,按月向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計發高齡補貼。

三是推動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建立。對于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困難老年人,經過評估,采取政府補貼的形式,為他們入住養老機構或者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支持。

四是推廣民辦公助制度。對于非營利性的民辦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或組織,既可在建設期按照建設規模、投資總額、土地租期等指標,一次性或者分期給予建設補貼,又可按照床位數、收養人數、入住率等指標,給予一定的運營補貼。

今后,福利彩票公益金重點將用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我們還將積極引導慈善資源投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落實好優惠政策 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事業

記者:如何落實好國家在土地、稅收、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優惠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參與養老服務事業?

李立國: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必須在政府的主導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國家早已在土地、稅收、用水、用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但有些地區和部門由于認識不到位,尚未把這些政策落實好。

民政部承擔著管理社會養老服務的重要職責。我們將推動各地民政部門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落實國家現有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和促進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

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對養老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免征營業稅;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自用房產、土地,暫免征收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捐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準予全額扣除。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對養老機構等公益事業進行捐贈的,企業在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在所得稅前扣除。各類養老機構實現與居民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同價。

落實土地供應政策。養老機構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應當采用劃撥方式供地的,劃撥供地;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應當采用有償方式供地的,在地價上適當給予優惠;屬于出讓土地的,土地出讓金收取標準應適當降低。

落實醫療服務政策。鼓勵在養老機構內設置或合作設立醫院、門診等醫療機構,經審查合格,納入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范圍。養老機構收養人員中的參保人員,在定點的養老機構所設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按照醫療保險的規定支付。

“十二五”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各類養老床位數將達到30張

記者:未來5年,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民政部門在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有什么具體打算?

李立國:總的來說,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目標是:在“十二五”期間,立足基本國情,基本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資金保障和服務提供相匹配,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互助,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我們要朝著城市街道社區有社會養老服務功能、社會有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縣(區)有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設區市有多所養老服務機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各類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超過40%、農村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夠得到照料服務、有條件的農村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目標邁進。

為實現上述目標,民政部門將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制定,發揮規劃的引導作用;加強資金保障,推動建立政府供養、高齡補貼、養老服務補貼、民辦公助等制度,根據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不同情況,實行無償服務或有償服務,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完善社區養老服務,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加強養老機構建設,滿足老年人集中照料需求。

我們還要加強養老服務法制化、標準化、信息化和專業化建設,提升養老服務的規范化水平。還將對長期照護制度、長期護理保險機制、建立現代老年產業體系等加大探索,推動養老服務事業創新性發展。

(鄒光連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