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蘇寄望亞太引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29 13:51
世界貿易中心協會于2011年首次確立了以亞太地區為重點的地區發展戰略。2012年2月,世貿中心協會亞太地區年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世貿協會積極與會,成為歷年來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世貿協會年會。中國經濟作為全球經濟發動機的吸引力由此可見一斑。
有與會專家分析指出,今年亞太新興經濟體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而中國5年內的進口總規模有望突破9萬億美元。來自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各方人士紛紛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當下,中國以及亞太市場的發展潛力將成為促進多雙邊經貿合作的巨大推力。
中國引航亞太領跑
在本屆世界貿易中心協會亞太區年會上,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預測,今年亞太新興經濟體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而中國5年內的進口總規模有望突破9萬億美元。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貿易增速下滑但仍保持增長。據聯合國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為2.6%,國際貿易增速約為5.8%。不過,國際直接投資的流向在金融危機后發生了根本變化,從此前主要流向發達經濟體轉為主要流向發展中經濟體,重點是新興市場國家。裴長洪就此分析稱,整體而言,中國與其他新興經濟體實力穩步上升,發達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這對于新興國家而言,亦可以是進一步提升自身實力的機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樣看好亞太地區經濟增長態勢,預計亞太地區今年經濟增速可能會達到5.5%,其中亞洲新興經濟體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將為7.3%和7.8%,而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將達8.2%和8.8%。裴長洪認為,中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機遇已經出現。3年來,中國已經找到了一條完全依靠內需拉動經濟的增長途徑,而外需的貢獻率已經出現負值;同時,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步入上升期,相對穩定,不良貸款率極低;且中國的勞動要素亦按地區的不同呈現出升級態勢。綜上,中國經濟整體較為樂觀,今年經濟增長可能仍會超過8.5%。
擴大進口也是中國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裴長洪指出,去年中國進口總額高達1.74萬億美元,其中自亞太區進口占75%的份額,約1.5萬億美元。“中國還會鞏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保持一定的出口增速,向全球輸出更多商品來確立國際競爭力。”
裴長洪認為,中國將通過擴大進口規模,形成對全球資源的配置能力,這也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全球世貿中心聯動
“全世界都將亞太地區視為重振全球經濟的發動機,很多歐美傳統工業大國陷入發展困境,因而,全世界都在聚焦中國。”北京世界貿易中心副會長、北京國際商會原秘書長張鋼向本報記者坦言,本屆年會雖然以亞太地區為名,卻吸引了來自亞非拉等全球150多個世貿中心、企業高層親來與會。他們期待著能夠在亞太地區發掘到更多的商機。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南非開普敦、澳大利亞墨爾本、莫斯科等地世貿中心均有代表遠道來京。來自墨爾本的向格萊蒙特向本報記者坦言,由于種種原因,墨爾本一度擱置了世貿中心的建設。但經濟發展大勢表明,墨爾本乃至整個澳大利亞都急需世貿中心這一平臺,幫助企業實現與海外商機的無縫對接,通過資源共享實現擴大企業的業務范圍,促進中澳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聯動。
格萊蒙特告訴記者,目前,澳大利亞50%以上的貨物都出口至中國。他十分看好這一廣闊的市場,因而,從基礎設施、農業、資源到服務業,雙方合作的空間是可以進一步拓寬與加深的。
張鋼指出,對于很多國家而言,世界貿易中心在當地扮演著商會的角色,是重要商圈的聚集地。全球不同國家世貿中心的對接,實際上幫助了企業實現與世界商業凝聚地面對面的對接。
世貿中心協會執行副總裁羅伯特補充道,“亞太地區日漸成為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架構重組的主導力量,而中國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也是世貿中心協會亞太年會選擇在北京召開的原因。
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國際貿易設施和服務機構之一,世界貿易中心網絡正在亞太地區迅速擴展,僅中國大陸地區,正在申請加入世貿中心協會的城市就多達120多個。“我們會建更多世貿中心大樓,中國很可能超過歐洲,成為世貿中心協會最大的市場。”羅伯特表示。
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南京、深圳、西安等26個城市建成世貿中心,鎮江、揚州、成都、海口、濟南等城市也很快會加入其行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