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佈“空間太極計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17 08:23
據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 2月16日,中國科學家公佈了一項新的空間探測引力波計劃——“太極”。
中國科學院院士、太極計劃首席科學家胡文瑞透露,太極計劃的設想之一是在2030年前后發射三顆衛星組成的引力波探測星組,用激光干涉方法進行中低頻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測,目標是觀測雙黑洞併合和極大質量比天體併合時生的引力波輻射,以及其他的宇宙引力波輻射過程。
據悉,太極計劃是一個中歐合作的國際合作計劃,目前有兩個方案。方案一是參加歐洲空間局的eLISA雙邊合作計劃。方案二是發射三顆中國的引力波探測衛星組,與2035年左右發射的eLISA衛星組同時邀游太空,獨立進行引力波探測,兩組衛星互相補充和檢驗測量結果。
這一計劃緣何起名“太極”?胡文瑞解釋道:按照中國的宇宙觀,萬物開始是“太極”,探測原初引力波就是研究宇宙的起源,而太極的圖形與雙黑洞形象很相似。
在世界屋脊尋找引力波痕跡
中國科學家計劃在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捕捉宇宙誕生的“初啼”。2014年5月,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張新民帶領團隊提出在西藏阿里開展CMB實驗研究。據他介紹,原初引力波太微弱,所以要選干擾盡可能少的區域。大氣越稀薄、水氣含量越少,才越有希望看清原初引力波留下的痕跡。
中科院高能所副研究員李虹,阿里望遠鏡與位於南極的BICEP望遠鏡原理類似,但精度更高,中美將合作研製。如果現在就開始積極研發,預計3至5年內能建成並投入使用。
用地球上的最大“耳朵”聆聽宇宙深處
中國西南貴州,在形成於4500萬年前的巨型天坑中,科學家與工程師們正在建造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像一隻龐大而靈敏的“耳朵”,將捕捉來自遙遠星塵最細微的“聲音”,洞察隱藏在宇宙深處的秘密。
“大耳朵”正式的名字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科學家將它的英文名縮寫為FAST。這項中國有史以來最大天文工程,總投資將超過11億元,2011年3月動工,預計2016年9月竣工。建成后,這座射電望遠鏡在未來20至30年將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