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各地數據顯示?上半年28個省份GDP增幅超全國水平

鉅亨網新聞中心


各地數據顯示,全國29個省區市GDP之和為18.01萬億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建議,設立獨立審查委員會,對各地的統計數據進行核查。

中新社援引法制晚報7月31日報道,截至7月31日上午記者發稿,全國31個省區市,除了上海、貴州未公布地區生產總值GDP外,其他省區市均已公布。

法晚記者統計發現,全國29個省區市GDP之和為18.01萬億元,高于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GDP172,840億的數值,高出部分達近8,000億元。

由于貴州和上海數據暫未發布,就算這兩省市今年上半年零增長,按2009年上半年的GDP數值計算,分別為1496億元和6612億元。保守估計,31省份之和將達到18.8233萬億,比全國GDP多出1.5393萬億,比例高達8.9%,約合4個重慶上半年的GDP。


此外,28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超過全國同比增長11.1%的水平。其中,海南省上半年GDP增速達19.4%,增速為全國之首。

?

接受法晚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各地GDP之和以及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問題由來已久。問題的根源除了統計方法的差異外,各地惟GDP論英雄也導致數據有“注水”的可能。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則指出,應該保持統計的獨立性,他建議設立獨立審查委員會,對各地的統計數據進行核查。

數據顯示,上半年有五個省份GDP突破萬億。其中,廣東經初步測算,全省上半年完成生產總值19,958億元,位居全國之首。江蘇省上半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1.9萬億元以上,增長14.5%左右,位居第二。山東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45億元,位居全國第三。

緊隨其后的兩個省份分別為浙江和河南。其中浙江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11,9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增幅同比提高6.7個百分點。

河南省預計今年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3%左右,比上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全省生產總值約10,244億元。

分析

數據老“打架”官員感覺壓力大

這并不是國家統計局和地方統計部門第一次出現“打架”現象。事實上,這一現象由來已久。

據媒體報道,自1985年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往往高于全國的GDP總量和增速。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曾對外表示,2004年地方GDP平均增速超出全國3.9%。

在今年1月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就坦言“感覺壓力很大”,原因正是2009年全國GDP增幅為8.7%,但地方GDP總量加起來,其增速比8.7%要高得多。

對統計數據“打架”這一老問題,劉元春說,數據“打架”的現象現在更為明顯,“打得更兇了”。學界普遍認為,這樣的情況在目前的統計技術條件下是難免的。

周清杰指出,現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重復統計,各省區市都存在,比如一些大公司在各省區市均有分公司,在統計過程中,任何一省份的數據不客觀,都可能造成數據失真,導致偏差。

劉元春介紹,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則除了了解各地上報的情況外,還要參照各行業、部門等多方數據,綜合統計后得出。

地方數據被地方政府“操控”?

除了技術層面,劉元春和周清杰兩位專家均指出,各地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打架”,本質上還是考核體制導致地方政府惟經濟論,使得各地數據出現“摻水”的可能。

周清杰擔心,“如果長期下去,可能會給經濟結構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

眾所周知,我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試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如果各地方政府還是緊盯著GDP增長率,“一味關注量,對質的重視就關注得少。”周清杰指出,這無疑會阻礙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劉元春進而指出,這也是我國相關統計系統管理體制問題的顯現。國家統計局和地方統計部門不是垂直管理的關系,地方統計部門具體由各地方政府來管理,口徑也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這就為相關的誤差提供了可能的操作空間。

對策

讓地方政府在“玻璃房”里統計

周清杰認為,從技術層面進行規范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統計方法的改進、規范和統一是解決數據“打架”的治本之道。比如,規范樣本如何采集、如何加權計算等。

馬建堂今年早些時候也指出,將抓緊出臺國家統一核算地區GDP方案,改進地區GDP審核與評估,統一國家與地區,分行業增加值核算方法。

周清杰表示,技術問題解決后,再梳理體制層面的問題,更能得到大家期望的效果。此外,周清杰還呼吁加強統計的透明度,讓地方政府在“玻璃房里進行統計”。比如,公布數據的來源、方法、適用范圍等,增加數據的公信力,而不是只告訴大家一個數字和結果。

設立委員會嚴查數據“注水”

有專家指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地方政府的GDP盲目崇拜問題,應該逐步將GDP與地方政府政績隔離開來,或可建立超越GDP數據的一個全面綜合的地方政府考評體系,并以科學發展作為衡量標準,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GDP盲目崇拜這一問題上,周清杰認為,內蒙古的表現值得諸多省區市學習。

2020年上半年,內蒙古的GDP同比增幅為16.5%,排在海南、天津、吉林、寧夏等省區市之后。和前幾個季度連續居于首位相比,內蒙古明顯放慢了速度。剛從內蒙古考察回來的周清杰表示,這說明他們已經意識到發展的質量比數量更為重要,開始更加注重經濟結構的調整、資源的保護等。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于秀琴昨天下午在一個媒體培訓班上也表現出類似態度。北京上半年GDP的增速為12%,排名位列全國各省區市的“尾巴”。“12%的增長率挺好的。”于秀琴表示,沒有必要過于追求速度。

但從根本上轉變地方政府惟GDP論的認識和考察方式,可能需要一個更為長久的過程。

“各省區市的統計局就歸地方政府管,怎么保證統計數據獨立和客觀?”劉元春表示,當務之急,是保證統計的獨立性,讓各級統計部門相對獨立于行政部門。

劉元春稱我國需要配套的統計違法查處法律。盡管目前我們有《統計法》,但劉元春認為這部法律更多的是用來規范民間統計機構。他表示,應該出臺相應法律,或者對《統計法》進行修正,加強規范、懲治統計違法行為。

劉元春建議,我國有必要設立獨立運行的統計數據審查委員會,對各地的統計數據進行核查。

(付影?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