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穆迪分析師:10大跡象佐證 亞太地區經濟已復甦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由於投資者認為最困難時刻已經過去,樂觀人氣促使亞太股市普遍反彈。但是,這些經濟復甦跡象有多大可靠性,又會描繪出怎樣的經濟前景?

中新網報導,穆迪 (Moodys) 經濟網經濟分析師麥樂信 (Matt Robinson) 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撰文精闢分析了亞太地區經濟復甦的 10 大跡象:

跡象一:中國

中國龐大的人民幣 4 兆元財政刺激支出 (占中國2 年 GDP 的 12% ) 以及巨額貨幣政策,正在支撑著中國國內需求再現活力。中國 5 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强勢增長 8.9% ,汽車業產值以 35% 的增幅領漲。


中國 5 月份零售額加速增長,而今年前 5 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暴增 32.9% 。這種增勢提振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帶動全球經濟走出衰退的觀點。世界銀行 (World Bank) 近期將 2009 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 6.5% 上調至 7.2% ,這一消息隨即帶動市場走高。

跡象二:金融市場

穩定金融體系的舉措提振了市場信心,金融市場的波動已經顯著平緩。政府擔保緩解了市場對違約風險的擔憂,而央行已經竭盡全力地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的流動性。隨著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股票市場也在反彈,債券價格走低,帶動收益率急劇上揚。

反映全球信貸市場壓力的關鍵指標已經回落到了接近 2007 年中的水平,這些指標包括紐約的泰德價差(歐洲美元利率與 3 個月美國國債的利差) 、倫敦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和隔夜指數掉期之間的利差以及東京的東京銀行同業拆款利率與隔夜指數掉期之間的利差。

跡象三:大宗商品市場

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走出了今年早些時候的低點。在去年下半年下滑將近 60% 之後,今年 2 月中旬以來,包括倫敦金屬交易所六大工業金屬的指數上漲了超過40% 。銅價今年已經上揚了將近 50% 。而在中國經濟已經重拾升勢的令人振奮的數據推動下,賤金屬價格也不斷走高。

跡象四:房地產業

與歐美相比,亞太地區的房地產行業顯得更具活力。澳大利亞住房貸款申請數量較去年 9 月低點回升了25% ,建築許可過去兩個月增長了超過 10% 。類似地,印尼房地產價格一直保持著强勢;香港今年住房銷量回升了 15% ,而紐西蘭和新加坡的住房需求也顯現出了令人振奮的現象。

但隨著亞太地區的失業問題上升,房地產業可能會面臨壓力。不過,地產市場的穩定將對消費者信心產生積極的影響,最終將給家庭支出帶來提振。

跡象五:破產數量

今年 5 月份,日本的破產案數量 1 年多以來首次出現下滑。這一指標與日本經濟好轉的其他現象相互呼應:日本消費者信心已經從歷史性低點回升,工業產值也正在持穩。

香港 5 月份破產申請較上年同期增加了 53% ,轉移了人們對當月破產申請較上月減少 4.9% 的關注。韓國 5 月份破產申請連續第 5 個月減少,降到了 20 個月來的最低水平,較去年 12 月創下 4 年高點的情況出現了顯著好轉。

跡象六:商業信心

經歷過 2008 年金融危機帶來的恐慌,亞太地區的商業信心遭到了動搖。不過,近期調查顯示,該地區的商業信心已經持穩,一些反映商業信心的指標已經轉為正值。澳大利亞 5 月底的商業信心指數出現了 2001年以來的最大升幅,而紐西蘭的商業信心指數同樣大幅上揚。

不過,商業信心的回升可能主要反映的是對全球經濟得以避免蕭條的一種集體性釋然感,而不是對經濟增長的普遍看好。與此同時,很多信心指標仍然處於負值,表明不斷下滑的商業投資會在未來數月施壓於經濟活動。

跡象七:就業

儘管失業人數仍在不斷增加,但亞太地區的失業率一直低於美國和歐洲。香港失業率從 1-3 月的 5.2%上升至 2-4 月的 5.3% ,但升幅慢於預期。新加坡關鍵的建築業和服務業正在招聘工人。

跡象八:工業產值

亞太地區的製造業產值水平似乎正在持穩。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工業產值指標均出現了回升,因為此前當地製造商大規模的削減庫存舉動使得現在它們必須加大生產才能滿足新的訂單需求。與此同時,日本 4 月份工業產值較上月增長了 5.3% ,是該指標 1953 年開始編制以來的最大月度漲幅。

領漲該數據的是汽車等行業;得益於日本政府推出的「舊車更新提供現金補助」的援助計劃,日本汽車銷量得以開始回升。

跡象九:消費者信心

亞太地區的消費者信心已經從去年年底的穀底顯著好轉。在 2008 年 6 月觸及周期性低谷後,印尼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一直在穩步走高。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類似指數也在不斷好轉。但家庭的信心狀況依然脆弱,尤其是在失業問題不斷上升的大環境下。如果經濟停止復蘇或是出現負面金融事件,積極人氣可能會就很快消散。而且,在經濟遭受嚴重下滑之後,

跡象十:貿易

亞太地區近期的外貿情況令人振奮。經歷了此前出口同比下滑多達 50% 之後,幾個國家的出口下滑步伐已經放緩。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菲律賓、新加坡、台灣和香港地區的對外發貨量已經明顯邁出了低谷。

但出口方面並不都是好消息。很多國家仍在承受著美國和歐洲消費需求萎縮帶來的衝擊。在印度、馬來西亞以及 (或許最重要的) 中國大陸,出口同比數據仍在不斷惡化。

麥樂信指出,鑒於中國大陸經濟影響力不斷壯大,亞太地區很有可能會比其他地區更快地走出經濟下滑。亞太地區的經濟復蘇現象值得關注,但我們同樣也需要對有可能影響經濟復蘇預期的警告和限定性條件予以重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