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成功圍獵A股部分險企投資收益率提前躍過年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對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一季度分別狂飆30.8%和38%作壁上觀的保險資金,終於在二季度頻頻出手,上演了絕地反擊的幕劇。
「一季度國內資本市場的上漲行情,大部分保險資金『後知後覺』,基本上踏空了。部分公司不但沒有加倉,甚至還出現了淨流出。」6月30日,一家中小保險公司投資管理部負責人說。
二季度幡然醒悟。
上海「老十家」之一的某基金公司市場業務部渠道管理負責人坦言,二季度一些保險公司已糾正了此前數月過於保守的操作,購買了大量偏股型基金產品。
二季度,通過主動「圍獵」國內資本市場,部分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已提前達到今年的年均標準。
另據中國保監會最新公佈數據,1-5月,保險資金投資總額達22473.7億元,比上月增加447.87億元,增幅達到了2.03%。
權益類倉位達12%-15%
「4月-5月間,我們購買了大量的50ETF和180ETF,截至目前這部分權益投資的平均收益率為20%,高的甚至已達到了37%-38%。另外,4月份購買的開放式基金淨值也增長了約10%。」前述中小保險公司投資管理部負責人認為,儘管出手相對較晚,但這份成績單顯然頗為亮麗。
打開4-6月50ETF的K線圖,幾乎以45度角攀升的強勁走勢完全可以詮釋該負責人在電話另一頭頗為自得的語調。據本報記者計算,50ETF在二季度的漲幅達28.6%。
總體而言,上述中小保險公司在權益資產投資倉位隨著二季度的加碼,已從原來的5%-7%一線上升至12%-13%。
「而據我瞭解,目前這基本能夠代表大部分保險企業的權益資產投資倉位。當然,激進的可能會達到15%。」前述中小保險公司投資管理部負責人說。
這樣的判斷,無疑可從國內保險資金大鱷中國人壽(601628.SH,2628.)偏權益投資的投連險賬戶今年1月-5月的資產配置情況變化中,看出些許端倪。
以最能代表中國人壽對中國資本市場看法的投連險進取股票投資賬戶為例,去年12月底至今年5月,該賬戶股票資產占賬戶資產淨值的比例,整體呈現穩步攀升狀況。12月底,股票占賬戶資產淨值的比例僅為51.63%,與現金配置比例幾乎相當。
然而,截至5月底,這一比例卻驟升至今年以來的最高點74.80%,而作為另一主要配置的現金,占該賬戶資產的比例則一路下滑至最低的25.38%。
中國人壽另一投連險賬戶——精選價值投資賬戶——的情況亦大同小異。中國人壽披露,精選價值投資賬戶在去年12月底幾乎全部為現金資產(占比99.83%),基金配置為零,至今年5月底,基金占比已然攀升至80.66%,現金比例則降為18.98%。
與中國人壽加碼權益投資相映成趣,另一保險資金巨頭中國平安(601318.SH,2318.)公佈的投連險月報中的措辭,也從一季度對國內資本市場「謹慎樂觀,倉位維持在中性偏低的位置」,轉向為4月和5月份的超配股票投資,「維持在較高倉位」。
行業選擇上,中國平安一季度以防守為主,配置主要以電氣設備、工程機械、醫藥、食品飲料等中小公司為主,而在5月份,公司則明確表示,近期投資策略在「股票的結構上偏向大盤藍籌股」。
上述中小保險公司投資管理部負責人透露,由於二季度操作稍顯激進,如果算上「落袋為安」的投資收益及賬面浮盈,截至6月底,該公司已達到了此前設定的6%的年投資收益率6%,「不過,全年是否能最終完成任務,還得視下半年的市場情況而定。」
坊間傳言,一家一向以投資見長的大型中資壽險公司,早在一季度末就已完成了全年投資目標。
微妙的「投機」心態
「從現在上證指數的點位來看,估值已經不低,因此我們對於短期的上漲幅度已經變得十分謹慎。」一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部門總經理說。
實際上,今年以來,上證綜指從1849點起步至5月底的2632點,已整整上漲了42%。Bloomberg統計數據,截至5月底,上證綜指的靜態市盈率(PE)為26.72倍,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上僅次於日經225指數(44.47倍)、英國富時100指數(29.27倍)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27.02倍),位列第四席,而深證成指PE更是以31.35倍居次席。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市淨率(PB)分別以2.87倍和3.78倍,位列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高處不勝寒。
在上述總經理看來,當前的資本市場已經處於高風險區間,因此如果保險資金的投資策略可以分為戰略型配置(指一年以上對某個資本市場能夠基本定調)、戰術型配置(期限在一個月左右對某個資本市場能夠基本定調)和交易型配置的話,那麼目前前兩者就應採用極其謹慎的策略,而第三者要操作也必須是以價值為基礎,精選個股進行交易型「投機」。
「但具體的後市操作還是要看第三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而定,下半年GDP增長的超8%,國家的維穩政策的利多因素,大小非減持,及IPO重啟對市場承受力形成衝擊的利空之間的博弈,尚難預測。」上述中小保險公司投資管理部負責人坦言,「在充滿不確定性股指處於高位的情況下,我們近期還是會減倉落袋為安。」
二季度,保險資金另一投資方向——固定收益類產品——不出意外地出現增速放緩現象。這在銀行存款上,頗為明顯。
據保監會的統計數據,5月保險企業銀行存款新增135.1億,而此前兩個月分別為1120.1億和389.6億,連續三個月增速出現下降。
令人頗為意外是,在國內主要債券的投資上,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及本報記者的統計,保險機構今年以來在5月份首次出現增持現象。
截至5月底,在國債以及國開行、進出口行和農發行發行的金融債和信用債上,保險機構的總托管量為10732.5億元,比4月底的10658.64億元,增加了73.86億元。而此前1-3月份保險機構的主要債券托管量,分別為10918.76億元、10877.5億元和10779.14億元,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保險資金5月份重新青睞債券投資,是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保險機構對資本市場的看淡情緒?
「現在不像2006年和2007年,那時候保險資金幾乎全部滿倉,只是因為出於應付監管的需要,才進行部分沽售,而目前上漲趨勢完全沒有形成,因此誰也不敢重倉。由於任務也已經完成,所以未來股指上漲一點,我們就會減倉。」
「投機的心態更多一點?確實如此。」前述中小保險公司投資管理部負責人坦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