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將努力控制財政和金融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指出,在保增長、擴內需的同時將努力控制財政和金融風險,並稱中國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人民銀行10月6日訊息,2009年10月3日至4日,國際貨幣基金會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第二十屆部長級會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代表基金群組織186個成員國的24位理事以及基金群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群組織、金融穩定論壇等國際和區域機構、論壇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了基金群組織監督、全球經濟展望、基金群組織治理等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出席會議並發言。發言全文如下:
一、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展望和政策回應
在各國金融救助和經濟刺激計劃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經濟和金融形勢正趨於好轉。但其動力主要來自製造業的反彈和存貨調整,整體復甦的基礎尚不穩固,尤其是金融體系還沒有真正恢復穩定,去槓桿化過程仍在持續,信貸緊縮的狀況尚未根本紓解,私人需求尚未有效啟動。經濟復甦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目前,全球經濟的主要風險包括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金融體系遲遲不能恢復正常功能和宏觀經濟政策不協調等。因此,我們最緊迫的任務是進一步加強全球合作,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加快穩定金融市場和恢復經濟增長。各主要金融市場應加大推進金融改革的力度,加強金融監管,加快處理銀行有毒資產和補充銀行資本,加強宏觀和金融政策的協調。
目前世界正處於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基金群組織既要在政策協調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又要進一步加強對各種風險因素的監測與分析,尤其要加強對各主要市場金融部門重群組進展和刺激性財政和貨幣政策實施情況的監督,同時也要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測,促使主要儲備貨幣匯率保持相對穩定。
我們面臨的挑戰十分艱巨,必須分清輕重緩急,妥善應對。促進全球增長的根本途徑是各國加強合作與協調,通過建立一個更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全面深化結構改革和優化資金在全球的再分配等一籃子政策措施,加快勞動力、產品和服務市場等廣泛的結構改革,提高其潛在增長力,這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基金群組織和世界銀行應儘快研究利用多邊機制,推動資源更多地流向發展中國家,提高其經濟增長潛力,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差距。
二、中國經濟形勢和政策
中國經濟形勢和政策。2009年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企穩向好、發展平穩,整體表現好於預期。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1%;投資增速持續加快,1-8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消費也實現較快增長,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4%。工業生產繼續快速增長,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出現上漲,1-8月份CPI同比下降1.2%,8月CPI環比上漲0.5%;貨幣信貸增長較快,8月末,廣義貨幣供給量M2和狹義貨幣供給量M1分別同比增長28.5%和27.7%,貸款增長34.1%;人民幣匯率穩定。
目前形勢顯示,內需在保增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為應對危機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和一籃子相關措施是符合中國實際的,也是及時的、有力的、有效的,已遏制住了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中國經濟的發展目標,從現在看來是可以實現的。
在保增長、擴內需的同時,我們將努力控制財政和金融風險,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將分別控制在國內生產總值的3%和20%左右。銀行資產品質和抗風險能力提高,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比年初下降0.6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1.1%。
但世界經濟環境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1-8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22.2%,進口下降22.7%;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應會遞減,一些著眼長遠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時間。中國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合併重群組,防止重複建設;繼續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推動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改善民生;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積極準備新的應對方案。另一方面,中國也將警惕和防範包括通膨在內的各種潛在風險,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可持續發展。
港澳經濟。香港特區經濟受惠於內地經濟增長加快,以及各發達經濟體的下行壓力有所減緩,在2009年第二季出現反彈,實際本地生產總值重拾增長,季度升幅為3.3%,而香港的貨物出口及服務輸出的跌幅亦有所縮減。總就業人數回穩,失業率為5.4%。基本消費物價通膨(同比)在第二季回落至1.2%。預期2009全年香港特區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會收縮3.5-4.5%,而整體消費物價通膨率預期為0.5%。
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澳門特區經濟在2009年上半年大幅下降12.8%。出口和投資均跌幅顯著;但勞動力市場表現穩定,最新失業率維持在3.7%;通膨壓力得以迅速紓解。隨著旅遊業收益回穩,經濟活動漸漸活躍,預期本地生產總值的跌幅將可望在下半年逐漸縮減。
三、基金群組織改革及其未來的使命
這次起源於發達國家的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國造成重大損失。主要國際金融群組織對危機的爆發未能及時發出預警,與其近年來監督方向和重點偏離有關。主要國際金融群組織必須加快根本性改革才能正確履行成員國所賦予的歷史使命。
目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基金群組織的占有率長期低估、代表性不足是基金群組織治理結構不合理、監督不公平的重要原因,影響了基金群組織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歷史形成的不合理的占有率分配和調整方式加劇了這一問題。為了糾正這種不合理狀況,基金群組織應儘快完成匹茲堡峰會提出的改革目標,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至少5%的占有率。
我們支援通過各種方式增加基金群組織資源,同時強調,基金群組織是以占有率為基礎的機構,占有率應是其主要資源。從中長期看,基金群組織應建立占有率自動調整機制,及時反映各國在世界經濟中相對地位的變化,避免出現成員國占有率嚴重偏離經濟現實的情況。我們敦促尚未完成2008年占有率改革國內審批的國家儘快完成審批。
在完成占有率改革的基礎上,我們支援進行更廣泛的治理結構改革,加強執董會職責,加大對管理層的有效監督,遵循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改革總裁遴選制度等。管理層和工作人員中應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比例,以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
實現監督的公平、公正是增強基金群組織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基金群組織應加強對主要金融市場的監督,綜合考慮成員國各項政策。2007年決定轉移了基金群組織和國際社會的注意力,忽視了真正的系統性風險,延誤了政策應對時機。今年5月基金群組織對《2007年決定》操作指引的修訂是亡羊補牢的一小步,我們呼籲儘快全面修訂《2007年決定》以免重犯舊錯。
我們歡迎早期預警演練(EWE)取得的進展,支援基金群組織繼續加強與FSB的分工與合作,完善EWE的工具和方法,提高早期預警能力。在EWE的溝通問題上,基金應兼顧保證溝通的效果和對敏感資訊保密的需要。應將EWE的分析結果更多地與其他多邊監督和雙邊監督結合起來,尤其要保證被發現具有較大脆弱性和“溢出效應”的發達國家採取因應糾正措施,並保證政策在一些需要採取共同行動的領域能夠得到貫徹和執行。
我們歡迎基金群組織對低收入國家貸款工具和融資機制進行的一籃子改革措施。國際社會應該高度關注和盡量減少國際金融危機對低收入國家的損害,發達國家應積極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加大援助和減債力度,為低收入國家度過危機提供更多支援。我們歡迎基金群組織增加低收入國家非優惠融資的靈活性。但是,低收入國家發展融資嚴重不足的問題還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機制加以解決。
這次危機給目前的國際金融體系留下深深的創傷,如何重建危機後的國際貨幣與金融秩序是基金群組織和各成員國的共同使命,決定著基金群組織的未來和世界經濟的未來。但從根本上說,基金群組織的未來取決於目前正進行的改革,即能否通過占有率改革提高其合法性和有效性,通過公平、公正的監督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穩定。
(許娜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