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主義拖慢世界經濟復甦步伐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參考報)
「現在世界上有一種發明新貿易保護手段的浪潮,比如技術的、安全的、環保的,反正是各國都在想新的辦法。」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說。
由於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全球,許多國家的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產業不受危機影響,紛紛出台了限制貿易的措施,貿易保護主義之風在全球愈演愈烈,也給經濟復甦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
商務部副部長易小准日前表示,當前,全球性金融危機已衝擊實體經濟,影響日益加深,為扶持和保護國內產業、穩定就業,許多國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措施。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在過去3個月內,全球貿易限制和扭曲政策越來越多。扣除由甲型H1N1流感引發的貿易保護舉措,全球新出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為貿易開放政策的兩倍多。其中受保護最嚴重的產品類別包括奶製品、鋼鐵、汽車、化學製品、塑料和紡織品等。
近期個別國家擬制定包含「碳關稅」條款的法案,有的國際組織也提出「碳關稅」可適用於國際貿易規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指出,部分發達國家提出對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的做法,違反了WTO的基本規則,是以環境保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馬諾·普羅迪則指出,雖然許多國家採取了一些措施避免貿易保護主義,但保護主義會利用各種各樣政策上的漏洞而存在。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鍾和2日說,亞洲發展中國家在開放市場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總體而言不存在增加貿易保護措施的情況。
當前,貿易保護措施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濫用世貿規則允許的貿易救濟措施,主要是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二是使用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如有的國家提高進口關稅,採取禁止或者限制進口的措施,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等,還有的國家在刺激本國經濟方案中提出了優先購買本國產品的條款。
貿易保護害人不利己,會拖慢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羅馬諾·普羅迪表示,在經濟危機時期,如果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增多,國際合作將越來越少,危機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
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1930年,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美國頒布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兩萬多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結果引發全球貿易大戰,成為大蕭條加劇的催化劑。
世貿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貿易總額將萎縮10%,其中發達國家減少14%,發展中國家減少7%。而世貿組織在今年3月預計全年全球貿易總額將減少9%。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用「脆弱」來形容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
許多分析人士認為,由於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雙邊協調機制的存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出現的貿易保護比上世紀全球大蕭條時期要好很多,不至於演變為大規模的貿易戰。
4日閉幕的全球智庫峰會特別發佈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北京倡議》。《倡議》提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在抵禦金融危機中保持開放的經濟體系,謀求各國共同發展,實現經濟綠色復甦。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