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因素影響美國下半年經濟走勢 預計表現不穩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經濟數據不佳,就業市場、消費支出和企業信心表現低迷,海外局勢和政策面增添諸多不確定性,表明其下半年經濟前景黯淡。
綜合外電7月2日報道,在即將迎來美國獨立日之際,美國經濟卻似乎在5、6月份陷入停滯。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仍處在高位,消費者信心低迷,5月份的現房簽約銷售量大幅下滑。雖然目前看來經濟還不太可能出現二次探底,但一些趨勢仍值得關注。
住房市場的低迷和州及地方政府的財政緊縮措施將制約經濟增長。在聯邦政府的購房抵稅政策人為推高了春季的住房需求后,目前的新屋開工數和銷量都在下滑;而各州和地方政府也必須通過裁員和削減支出來平衡預算。
在經濟增長的所有利好因素中,消費支出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然而,消費者的購買力取決于就業狀況,特別是在股市下跌的情況下,因為這意味著民眾已不太可能從股市獲取財富。
分析人士認為,上半年只要就業人數出現正增長,就值得慶幸。但下半年每月的就業人數要增加125,000人以上,才能使失業率從目前接近10%的水平下降。2日將公布的6月份就業報告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美國人口普查局在上個月解聘了臨時雇員。
如果下半年的每月新增就業人數不能達到六位數,那么消費者就會對支出相當謹慎,而消費支出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0%。這雖然不會導致經濟重陷衰退,但卻意味著美國實際GDP折合成年率的增幅可能將低于2%。
企業在對經濟前景更有信心之前,是不會進行大規模招聘的。而要衡量企業對未來經濟的信心程度,商業設備的新訂單是一個有效的指標。如果認為需求將會放緩,企業就不會購置新設備。除飛機外的資本品訂單顯然高于上年同期的水平,但增長勢頭卻極不穩定。
參考以往的經濟復蘇過程,新訂單數要連續至少三個月上升,才能證明企業對本輪經濟復蘇充滿信心。如果新訂單數的走勢仍然不平穩,那就表明企業并沒有對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貢獻太多力量。
與企業信心密切相關的是海外形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國經濟增長以及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依然存在種種不確定性。如果上述因素以及其他全球突發事件導致經濟前景惡化,則投資者必然會逃向避險資產。避險情緒的升溫將導致美元走強和美國國債價格上漲。2010年上半年美元兌歐元已上漲17.1%,而截至目前美國國債市場的回報率已接近5.9%。
政策面方面,黨派間的爭論拖延了金融監管改革和刺激措施等問題的進程。比如,參議院近日未能通過延長緊急失業救濟期限的提案。據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估計,約有200萬名失業者將在7月中旬失去失業救濟。這將對第三季度的家庭購買力構成嚴重拖累。
分析人士表示,政府的遲疑不決增添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對就業前景憂心忡忡,而企業則對未來需求情況感到不安。這些緊張不安使下半年的經濟形勢注定不會平穩。
(徐明明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