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揭秘:人工增雨能消減霧霾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28 12:27
流言:
隨霧霾天氣的加重,全國許多城市開始手實施人工增雨等措施以緩解空氣污染。日前,中國氣象局印發了《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全國各省(區、市)氣象部門到2015年將形成人工影響天氣,改善空氣質量作業能力,在重污染天氣條件下能夠採取可行的氣象干預措施,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消減霧霾,改善空氣質量。大家想問,通過人工增雨,真的能夠消減霧霾嗎?
真相:
人工降雨雖然能依靠濕沉降作用使PM2.5減少,但在風速較小、濕度較大的時候,降雨對PM2.5濃度的影響並不顯著。且人工增雨只對局部作業地區起到暫時的消霾效果。如果作業區周邊污染較大,空氣質量很快又會恢復原狀,所以消除霧霾最終需依靠綜合治理。
許多人有這樣的生活體驗,雨雪天后空氣非常清新,這是由於空氣的濕沉降現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湯天然解釋,“在大氣污染物中,水溶性有機物約占PM2.5有機物總量的20%到80%。並且,相對濕度高的空氣會導致顆粒物表面更容易吸附氣態污染物,也就是,像NH3、NOx(氮氧化物基氣體)這樣的污染氣體易於吸收或附在顆粒表面。由於這些污染物都有易溶於水的特性,所以它們與空氣中不可溶的懸浮細顆粒物,都會在降雨或降雪時,隨雨雪滴沉降到地面,也就是濕沉降現象。”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工影響天氣消減霧霾的目的確實可行。但是,主要依賴人工增雨等措施來救急“洗天”卻是欠妥的。北京市氣象局研究員吳正華就告訴記者, “這一願望是好的,但從條件、成本及科學性考量,期待這一做法常態化是不可能的。”
以人工增雨為例,主要是用人工手段通過催化製造自然降雨,一般會選擇使用向高空發射火箭彈或炮彈的方式,利用碘化銀等成冰物質的物理特性,凝聚空氣中的水氣以達到降雨的目的。但這個過程並非隨時都能完成,也需要依賴一定的天氣條件。
“人工增雨需要滿足的自然條件是有足夠的水氣,並且溫度下降使水能夠析出。”吳正華表示,氣象工作人員需要長期跟蹤氣象數據才有可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進行“洗天”工程。據記者了解,一場人工增雨需要調配航線、預算炮彈數量等,花費的成本不容小覷。一次人工增雨的耗費大約在470萬元。
更為關鍵的是,並非所有的下雨天,空氣中的PM2.5濃度都會降低,這是因為大氣穩定度、相對濕度、風速、降雨等等氣象條件是相互影響的,這些因素都決定PM2.5的積聚、擴散和輸送。
降雨雖然能依靠濕沉降作用使PM2.5減少,但在風速較小、濕度較大的時候,降雨對PM2.5濃度的影響並不顯著。例如在夏季風速小、溫濕度大的天氣條件下,人工增雨還有可能導致大量地面水氣的蒸發,顆粒物難以擴散反而使PM2.5的數值更高。
人工增雨一般在風速較大,有利於PM2.5等污染物稀釋擴散時進行,降水過后水氣蒸發使近地面濕度增加,風速和降雨的共同作用對當日PM2.5濃度降低起到促進作用。
但是,所有人工增雨只能對局部作業地區起到暫時的效果。“空氣是流通的,如果周邊污染較大,作業區的空氣質量很快又會恢復原狀。”吳正華,這也是人工影響天氣常態化以降低霧霾的局限,消除霧霾最終依靠的只能是綜合治理。(《科技生活》周刊供稿)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