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說話永遠不褪流行 但時代激變 新聞攝影業正日薄西山
鉅亨網邱勤美 外電報導
今年法國新聞攝影節(Visa pour l’Image)本周開鑼。聚集在比尼昂(Perpignan)的攝影記者們正在思索,平面媒體產業低迷困境還要維持多久?《紐約時報》報導,經營圖像仲介交易的圖庫公司取得市佔率的代價,是犧牲了通訊社的市場。但看圖說故事永遠不會退流行,只是媒體隨著時代在變。
該報導指出,平面媒體大幅縮編刪減新聞攝影部門預算,電視台新聞版面愛用低營運成本的活動公關照片。網友在新聞事件發生後提供迅速即時的影像和影音。專業努力被取代,也讓攝影記者的生計受到衝擊。
新聞圖片通訊社 Gamma 在 7 月底申請破產保護,它由於虧損 300 萬歐元(或 420 萬美元),營收下降了1/3。
Gamma 由攝影記者 Raymond Depardon 和 Gilles Caron成立於 1966 年。獨立通訊社同業還包括 Sygma、Sipa、以及較早期的 Magnum。 Gamma 曾讓巴黎成為全球新聞攝影重鎮,吸引全球最優秀的新聞攝影師願意投效此地。
巴黎商業法庭給予 Gamma 母公司 Eyedea Presse 六個月的重整期限。這家通訊社在巴黎擁有 56 名員工,其中 14 名為專業新聞攝影記者。
該通訊社發言人 Olivia Riant 表示,裁員將是無可避免、讓通訊社繼續維持營運的方式。
既有的營運模式在今日已經不適用。假若不加以改變,未來將很難生存下去。
Riant 表示,新聞攝影產業已經沒落了。Gamma 將轉型為雜誌和新聞刊物媒體服務。Gamma 將不再供應每日新聞事件照片,將轉型從事深度題材報導。
Gamma 的發展歷史顯示市場的轉變。它在 1999 年被Lagardère S.C.A. 集團旗下 Hachette FilipacchiMedias 所收購,以便經營其雜誌王國,但這個事業並未成功。2007 年它又被轉售給投資機構 GreenRecovery。Green Recovery 專門收購重整受困企業。
Gamma 的同業 Sygma 和 Sipa 下場好一點。Sygma 在1999 年被 Corbis 所收購,Sipa 在 2001 年被 SudCommunication 所收購。
談到攝影新聞學,它的歷史淵源可從美國南北戰爭的攝影記者 Mathew Brady 談起。他的大半生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以至於 70 年代這些黃金時期。當時平面媒體巨擘諸如《Times》、《Life》和《Paris Match》,斥資大舉召募攝影專才,與對手刊物競逐最好的影像作品。
今天,身為平面媒體的圖片編輯部門,對於新聞影像的出價開始錙銖必較。由於廣告營收大為縮水,裁員風氣盛行,編輯成本考量將是:如果採用每月固定計價收費的圖庫中,可取得的「鮮活」合適的片,將新聞故事呈現得恰到好處。那麼一張每天 250 美元或更高費用的攝影作品,是否太過奢侈?
這不是新趨勢,而是長久以來的老現象。前任《紐約時報》《Life Magazine》《華盛頓郵報》圖片編輯的John G. Morris 表示。「我今年 92 歲,在新聞攝影這個行業歷經多次危機。……我認為這個產業現在很低迷,但我夠瘋狂,還是認為有盼望。此時的圖像產量盛況空前,而我們需要更多協助來找出所有具備新聞價值的作品。」
Eyedea Press 表示,法國勞工法規定通訊社在採用攝影工作者一定數量的作品後,必須以全職待遇支薪。然而採取外包制的海外同業卻可藉此佔得成本優勢。
Eyedea Press 總經理 Stéphane Ledoux 在法院公聽會後表示,這個營運模式我們堅持得夠久,現在已不再適用。法國政府規定通訊社必須支付自由工作者全薪,這反而扼殺了新聞攝影這個行業。
法國的攝影記者同意這個問題的存在,但他們說,通訊社高層誇大了這點,以此做為裁員藉口。
通訊社龍頭包括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各國當地享有獨佔地位的通訊媒體,則如日本共同社、中國新華社。
銷售數位新聞圖庫的領先廠商則為,1995 年成立的Getty Images,以及 1989 年由微軟創辦人 BillGates 成立的 Corbis。
上述圖庫影像公司收藏數百萬計的攝影圖像,並在網路公開徵求買家。它們的確持續支持了新聞攝影這一行。Getty Images 在全球各地雇用了 130 位攝影師──實際上,這些公司主要從事管理數位版權的服務商。
假設 Eyedea Presse 的資金有了著落,那麼它所收藏3300 萬張圖像(包括從 Gamma、Rapho,以及Keystone 接收而來的產權,對於買家來說將會是一筆額外的附加資產。
Getty Images CEO Jonathan Klein 表示,該公司約有七成營收來自於圖庫銷售。談到了 Getty Images 與法新社的合作外包關係,Klein 表示,經營圖像仲介交易的圖庫公司取得市佔率的代價是犧牲了通訊市場。
新聞攝影學是指,攝影記者透過圖像說故事,而其媒介是印刷媒體。但印刷媒體的新聞攝影市場大多已經消失。
樂觀一點來說,網路可以作為新開發的市場,容讓攝影記者將作品呈現在各種不同的網頁上。但這將造成可用作品數量增多,市場價格遞減的效果。
今年法國新聞攝影節在 8 月 29 日舉辦。主辦人Jean-François Leroy 就指出,媒體對於深度報導的重視度逐漸下降(他稱之為「媒體病」),是另外一個問題。
當攝影記者呈現出許多值得報導的題材時,媒體似乎只在意名人消息。麥克傑克遜去世的新聞裡,究竟真正需要多少個攝影記者奔赴他的喪禮現場,這是個頗令人省思的問題。
Leroy 表示,他總會提醒剛出道的攝影記者仔細思考對於這個行業的個人承諾。二十年前,一個攝影記者可以藉著這個專業維生。他也許無法發財,但至少可以過得不錯。但現在卻無法這樣。
巴黎一名已退休的攝影記者 Lorenzo Virgili 表示,在從事這門行業時,每月靠著稿費支薪的平均收入約1700 歐元,但這不包括愈來愈長電腦修稿作業時數,通常這些前製作業不屬於支薪範圍。
為私人機構工作的攝影記者雖可持續從事愛好專長,但經常必須為了雇主利益妥協專業倫理要求,這使得攝影工作者失去客觀立場與獨立性。
Dirck Halstead 為《Time》雜誌擔崗攝影記者,在白宮駐守 29 年的時間。十年前,他在所創辦的電子期刊《Digital Journalist》寫道,當我提到攝影新聞已死這句話,我指的是,藉由攝影機捕捉單一影像,然後將創作發布在大眾媒介這件事。看圖說故事打從遠古時代就流傳至今,這種傳播方式現在只會「更被強化」,藉由正在蛻變當中的媒介。
Halstead 上月再度造訪了該專欄,他又寫道,假設今日的新聞攝影產業情況,比他當初所料想的還糟,那麼目前的新聞攝影工作者應該要「非常瘋狂」。
他的結論是,這些瘋子會為了傳遞一個好故事,而在拍攝現場停留許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