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述評:復雜之年看大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官方媒體分析強調中國宏觀經濟不存在“滯脹”,從立足當前到著眼長遠??加快轉型努力延續中國經濟新一輪上升期。

中新社7月4日報道,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更加明顯,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在國內外經濟環境極為復雜、災害頻發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至為不易。

另一方面,突然而至的歐洲債務危機讓世界經濟前景撲朔迷離。國內通脹預期有所加強,房地產調控任務艱巨,鋼鐵等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結構調整壓力。

如何在復雜環境中把握好調控的基調和尺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將對下半年乃至未來一段時期經濟發展提出嚴峻的考驗。


由政策刺激轉向“自主”增長??既沒有過熱也沒有出現趨勢性下滑,更不存在“滯脹”?

?

一度被稱為“救火隊長”的賈貴南,是浙江省義烏市幫扶企業穩定健康發展辦公室主任。今年他的工作大變樣??從四處幫陷入絕境的企業補資金鏈“窟窿”變為忙著幫想擴大投資的企業上項目,從晝夜連軸工作變為按時下班。

“義烏的企業家經歷了一段恐慌,如今已經找回了信心。從上半年情況看,經濟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今年前五個月,這里的工業生產和投資同比增速分別超過20%和50%。

義烏只是一個縮影。從全國的情況看,前五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7%,出口增長33.2%,增勢強勁。

更為重要的是,經濟政策從應急逐漸轉入常態。宏觀調控的大方向仍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在一些具體政策上有新的調整。比如信貸的投放量正逐步回歸正常,同時對一些存在泡沫的領域比如房地產市場果斷出手。

增長的動力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一個趨勢是,消費和出口的拉動正在加強,這是我們期盼的。另一個趨勢是,投資中民間投資的分量正在加重,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增強。

“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由政策支撐的回升,向市場驅動的可持續增長的交替過程中,這段交替期非常關鍵。”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分析。

近兩三個月,我國工業增速略有回落,物價漲幅有所上升,引起了一些人對“滯脹”的擔心。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分析:上一輪經濟上升期工業增速多在16%上下,今年工業增速從年初20.7%回落到5月份的16.5%,既有基數原因,也是在正常區間的適度減緩,有利于結構調整,不能看做是“滯”。

他進一步指出,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雖然達到3.1%,但有翹尾因素,仍然是結構性的溫和上漲,不能看做是“脹”。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中國經濟季報》認為,中國經濟繼續有力增長,最近略為放緩但前景依然良好,全年通脹前景有限。預計全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為9.5%。世行作出這樣的預測,實際上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

由困難轉向復雜??六大“兩難”問題考驗調控水平

雖然訂單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但廣東省增城市牛仔褲代工企業柏迪制衣總經理鐘啟云依然憂心忡忡。

“歐洲市場前景不明,人民幣升值壓低企業利潤,貸款也難。我企業里一些‘80后’‘90后’對2500元的月薪都不滿意。”這家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老總羅列了他的難題。

我國經濟在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諸多困難后,依然面臨異常復雜的形勢。復雜更多地體現在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上,體現在目前的調控并非“非此即彼”,而是要搞好各種關系的平衡。?

?

最新公布的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6月份出現連續第二個月回落。一些專家提出了這樣的擔憂,如果歐洲債務危機、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疊加、碰頭,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就會明顯增大。

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也說明了掌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力度的重要性。

世界經濟雖整體復蘇,但歐洲債務危機前景不明。雖然出臺了巨額穩定基金,但歐元區貨幣統一、財政各自為政的深層次矛盾難以解決,一旦危機蔓延就可能影響中國的出口。經合組織經濟學部經濟政策組主任庫爾內德預測,歐元若貶值10%,未來五年對中國經濟增速的影響在-0.1%至-0.4%。

根據經濟學家的梳理,中國經濟面臨六大“兩難”問題:人民幣升值若過快會面臨出口惡化、就業困難,不升值又會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既要增強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也不能再走過去一味擴大出口的老路;要提高勞動者收入,但相應的企業成本也會增加;房地產調控不可半途而廢,但房地產大萎縮也對經濟不利;節能減排要上調資源價格,但當前物價需要控制;宏觀政策退得過早有二次探底的風險,退得太晚又會加大通脹壓力。

溫家寶總理日前在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表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仍然極為復雜,必須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形勢,冷靜觀察,科學判斷,未雨綢繆,沉著應對,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現在形勢還不甚明朗。一方面要繼續堅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穩住經濟發展的好勢頭;另一方面要采取更加靈活的措施應對新情況,調整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

從立足當前到著眼長遠??加快轉型努力延續中國經濟新一輪上升期

南非世界杯上,中國制造的“瓦瓦祖拉”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然而,即便每兩秒鐘賣出一個,中國制造商利潤和工人工錢每個都只有1毛錢。把“瓦瓦祖拉”大規模商業化的中國開創者忙了大半年,算上退稅一共只掙了10萬元。

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后,我們怎能再僅僅滿足于出口訂單的恢復、經濟增速的簡單回升?

況且這種回升還存在諸多發展方式不合理的地方,“傷疤未好就已忘了痛”:六大高耗能產業再度飆升,粗鋼日均產量創下歷史最高,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粗鋼產能今年將達到7.5億噸,超過實際需求1.5億噸……?

?

“當前中國經濟是處在上升期的初期,恰恰是解決深層次問題的有利時機。要抓住時機,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對中國經濟周期有著長期研究的劉樹成強調。

國家加大了對高耗能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的力度。國辦專門發文堅決抑制鋼鐵產能過快增長,2011年底前不再核準、備案任何擴大產能的鋼鐵項目。18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下達,將在今年三季度前全部關停。今后還將加大差別電價加價幅度,使落后產能無法生存。

“4萬億”投資計劃年底到期,屆時中國經濟是否會缺乏后勁?國務院出臺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36條”,配套措施正抓緊制定。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所所長聶高民指出,這實際上是對4萬億元政府投資的政策接續。

刺激消費政策效應今年可能會出現遞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動統籌城鄉,提供持久擴大消費的根本支撐,成為當前迫切的任務。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一些醞釀多年的重大改革在今年開始破題。根據國務院同意的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今年要加快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落戶條件;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標、重點和措施;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研究實施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

“宏觀調控解決短期問題,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解決中長期可持續發展問題,二者結合,為全年乃至更長時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基礎。”聶高民說。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把中國經濟“托入”新一輪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上升期,是后危機時代人們的期待,是當前中國經濟的重任。完成這一重任,我們剛剛走出了第一步,這是真正的“大勢”。

(都穎琪?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