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黃金為先工業為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各國政府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面前,紛紛採用了雙松的政策。規模龐大的財政刺激政策,歷史上最寬鬆的貨幣政策,幾乎被每個國家所採用。在各國爭相注入流動性的時候,通脹的隱患逐漸顯現,這是放任流動性的必然結果。且不論通脹是否真正會發生,先論如果通脹乃至惡性通脹最終發生,什麼品種才是最好的投資選擇?

要在通脹中抓住最好的投資機會,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入場時機,這需要關注各個商品在通脹週期中的輪動關係;第二個是收益率,這需要研究各個商品在通脹中的上漲潛力。通過對於美國最近四十年歷史上5次大通脹週期的研究,我們發現了商品在通脹週期中的輪動關係,以及每個品種在通脹週期中的上升潛力。

我們選取的通脹週期是從上世紀70年代之後的通脹週期,因為更加久遠的通脹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失去了可比性。所選擇的商品包括農產品(豆類列和穀物)、工業品(原油、橡膠)、糖、金屬類(銅鋁鋅、黃金)。對比分析的方法是首先用大類商品的代表(比如大豆代表農產品,銅代表有色金屬)作比較,找出工業品、農產品等大類在通脹週期中的表現;接著用對比分析所有商品在通脹週期中的表現,找出具體的投資機會。

從歷史4次通脹過程來看,商品的起漲先後還是有很大區別:農產品內部還算比較統一,但是工業品內部的起漲時間差別很大。排除掉前兩次石油危機時的油價暴漲屬於政治性因素,原油價格對於工業品還是有指導意義,銅價也對經濟週期的景氣比較敏感,通常會先於工業品上漲。而糖和油價的關係也非常緊密。有色的內部也不統一,特別是鋅,往往特立獨行。


列舉了4次通脹過程中各個商品的表現,比較明確的有以下兩點:首先,黃金對於通脹非常敏感,比較容易先知先覺;其次,工業品明顯領先於農產品,並且農產品到達高峰的時間要比工業品要早。在比較商品到達通脹最高點的次序時,得到的結論更加凌亂。比較明確的一點是,農產品到達高點的時間要普遍早於工業品。

另外,各個通脹週期中,工業品的漲幅也要普遍高於農產品。糖由於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爆發,平均漲幅排在第一位;其次就是石油。石油作為商品之王,需求旺盛而供給存在瓶頸,很容易被炒作。黃金在通脹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往往先知先覺,由於其稀少性特徵,累計漲幅也相當可觀。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