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預期明朗 A股春季行情深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盡管有“500多家公司在排隊等待上市,主板的公司甚至多于創業板”的消息,但投資者的情緒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周四A股市場放量上漲,上證綜指高開高走,全天紅盤運行,收盤漲幅接近2%,并站上2300點關口。我們認為,預期逐漸明朗,春季攻勢也逐漸得到投資者的認同,結構性行情有望進一步演繹。
A股弱勢非外因使然
我們認為,無論是業內的分析師還是經濟學者,對歐債等外部因素的負面解讀過于嚴厲,這也導致了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過于擔憂的判斷,軟著陸和硬著陸的辯論聲不絕于耳,世界經濟衰退的陰影籠罩了2011年整整一年。事實上,當歐洲開始實施全面拯救措施出臺之后,這樣的擔憂卻不降反升,個中緣由實在耐人尋味。歐洲的資本市場在去年8月之后節節攀升,美國的道瓊斯指數甚至逼近了歷史的高點,為何貌似火燒眉毛的歐美資本市場如此強勢?而遠在千里之外的大陸A股卻驚嚇過度?很顯然,簡單地把A股下跌的原因歸結于外部因素是難以讓人信服的。
資金面是投資者關注的另外一個話題。事實上,A股這兩年跌跌不休的根本原因就是資金和籌碼的匹配出現了失衡,和經濟基本面的關聯度反而不是很大。二級市場上,自開始全流通之后,由于大量非流通籌碼蜂擁而出直接壓垮了過去的估值體系和內部結構。一二級市場股東成本的不均衡必然使得資本市場走向收斂,其價格重心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下行,供求關系可以簡單、完美地解釋A股市場這兩年以來的走勢。資本市場的逐利性是與生俱來的天然特性,持續下降的A股走勢自然難以吸引到場外資金入場。沒有外部資金的持續流入,再加上內部籌碼供應的不斷增多,資本市場的賺錢效應持續消失,從此走向惡性循環。
政策早已暖意融融
那么,事情在發生變化嗎?這個是投資者和分析師共同關注的話題。信息是公開和透明的,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讀或許會對不同因素賦予不同的權重,得出的結論必然會有差異甚至是完全相反。我們認為政策早已暖意融融,可是部分投資者的思維依然冰封在熊市的思維之中。自去年10月份匯金宣布增持,以及央行在去年12月份開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后,政策的轉向已經明確無誤。而國資背景的中字頭公司紛紛宣布增持,不但是基于對二級市場投資價值的認定,更是響應提振股市信心的具體行動。
同時,投資者也應該注意到,去年中期以后,整個世界基本在放松貨幣政策,全球央行在開閘放水。在全球經濟聯系如此緊密的今天,中國的央行其實沒有更多地選擇。當然,全面寬松是不可能地,因為這將使得剛剛下去的通貨膨脹趨勢再度攀升。但結構性的放松,卻是難以避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一針見血地指出,未來10到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依然需要依靠投資。當然,中國新一輪的投資啟動可能要等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公布之后。事實上中國的經濟增速已經出現連續7個季度的下滑,如無意外2012年的第一季度將延續這一趨勢。雖然增長的數字依然在官方認可的底線之上,但是下滑不能無止境。根據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管理層提出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至此,下一輪的投資方向也已明確。在不斷拓寬民間金融生存空間的前提下,國家意志的投資將為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驅動力。
結構性分化延續
回到二級市場,我們認為自2132點以來的這波反彈仍將延續,春季攻勢正逐漸得到投資者的認同,并有望進入新階段。事實上,雖然A股的估值結構在重建,但是具備階段性投資的公司在顯著增多。不過隨著籌碼供給的雙重增多:限售股解禁和IPO,籌碼的稀缺性將進一步下降,這將使得過去市場習慣的高估值橫行的態勢有所收斂。結構性分化將成為一個階段的主旋律,而重組規則的明朗化也帶給更多具有相關預期的公司的股價進一步上行拓展空間。(證券時報)
(陳蘇珊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