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讓人無意識加班 專家提示勿成屏幕奴隸
鉅亨網新聞中心
晚報記者 俞陶然 實習生 胡心悅
上下班路上還在收發郵件,到了家裏還要和客戶、同事用微信、飛信等軟件保持聯絡,這是如今很多白領的生活現狀。近日,英國特需理療師協會發布報告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品在不知不覺中延長了使用者的工作時間,平均每人約兩小時。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滬上白領的關注。對此,心理學專家提醒,下班後用智能手機等設備處理工作應當適度,切勿做“屏幕奴隸”。
碎片時間裡也保持工作狀態
日前,英國特需理療師協會針對白領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情況,做了一項調查。協會調查了英國兩千多位白領工作者,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因為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普及,不得不在上班時間之外繼續處理工作, “無意識加班”時間平均達到2小時18分鐘。
該協會警告稱,智能手機等設備正將使用者變成 “屏幕奴隸”。超時工作的不良後果,除更易導致頸椎和背部疾病外,還在無形中增加了工作壓力,由此導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隱患。
這一消息經國內媒體轉載後,在網絡上引起多網友的關注。微博上,不少網友算起了自己因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延長的工作時間。有網友評論道, “暈啊,這些電子設備在讓我有效利用碎片時間的同時,也使我隨時隨地處在工作狀態中。”
下班後繼續用手機收發郵件
滬上白領是否因為使用智能手機,而易處於“無意識加班”的狀態中?記者隨機採訪了兩名白領。
在本市一家公關公司工作的朱小姐說,她的工作主要是與客戶保持聯絡,在活動之前和各方確認信息。晚上六點下班以後,她依然會收到很多郵件,每收到一封,她的智能手機就會自動跳出提示。而她每看到一封,就會不由自主地做出回復。這樣一來,即便在家裏,她也一直在做大量收發郵件的工作。有時在吃晚飯時,也會做出“解鎖、查看、鎖屏”這一系列連貫動作。朱小姐坦言,“智能手機看似節約了我的時間,但其實把它帶在身邊,讓我覺得很累。 ”
本市一家留學中介工作的王女士告訴記者,由於向她諮詢的人很多,除了睡覺時間外,她的手機上,QQ、微信一直保持在,經常有學生和家長通過這些軟件向她諮詢,讓她沒有了上下班的明確界限。[NT:PAGE=$]
專家提醒要克服“強迫傾向”
對於這一現象,華東政法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張海燕教授表示,通常可以分三種情況來解讀當下白領的 “屏幕奴隸”狀態。
如果是因老闆要求而不得已的一種生活狀態,就涉及到 “隱性加班”問題。企業管理層對 “隱性加班”應予以重視,要意識到,員工在休息時間過多地工作,久而久之易生職業倦怠,並且會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遇到這種情況,員工可以通過適當的途徑與領導進行協商。
另一種情況是,有些白領很有責任心,喜歡 “今日事今日畢”。這本身無可厚非,但處理這類額外時間的工作時,應當注重自己的情緒。如果是帶一種煩躁、鬱悶的情緒,就應當引起警覺。因為負面情緒長期存在,會導致職業倦怠。
對於有些白領 “明知郵件可以明天處理,但總是不由自主地當晚回復”,張海燕表示,這屬於強迫傾向,長此以往,可能會心理失調,應及時調整心態,下班後盡量不要處理工作事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