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十年創新高新 卻陷入大幅減產困擾
鉅亨網新聞中心
這個秋天,有白金之稱的棉花正在演繹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上漲神話。
10月8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較前一日再度上漲0.11%后,達到22710元/噸,與上月同期的18110元/噸相比,環比大漲25.4%,而同比漲幅則超過71.6%。
在這個棉價創下10年來新高的收獲季,似乎沒人成為這場漲價浪潮中的受益者:棉價的上漲并不足以抵消大幅減產的困擾,棉農正掙扎在保本線上;棉花經紀人與棉販四下奔波找尋棉源,同時又需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成本上漲迅速下,棉紡織企業危如累卵。
9月27日,發改委部署多項措施調控棉價,同時中儲棉再度拋售40萬噸國儲棉。但業內人士分析稱,后期長線棉價仍存在上揚空間。減產帶來十年最高棉價
9月29日,面對懷里嚎啕大哭的5歲的孫女,64歲的宋育紅有些無奈,她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到父母了。家住沾化縣馮家鎮李家村的宋說,當下正值棉花收獲時節,她兒子正在其承包的260多畝棉田里勞作,采摘棉花。
與南部集中栽植冬棗的鄉鎮不同,包括馮家鎮在內的沾化北部幾個鄉鎮很久以來就有種棉花的傳統。資料顯示,2009年沾化全縣棉花種植面積達到48萬畝,其早在2005年就以30375噸的產量雄踞當年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的43位。
今年的棉花收購價是我見過的最高價了。一位種棉老把式告訴本報,9月29日,該村的棉花收購價已達5.3元/斤,而去年同期僅為2.7元/斤,即使在半個月前這個數字還維持在3.5元/斤。如此的高價和凌厲漲勢以前根本沒有過。
事實上,在處于偏僻鄉壤的宋育紅聞所未聞的現貨市場,如脫韁之馬的棉價已創下棉價放開以來的10年新高。10月8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繼續延續自9月2日來的上漲態勢,達到22710元/噸。該價格與9月8日的18110元/噸相比,環比大漲25.4%,而與去年同期13232元/噸相比,同比暴漲71.6%。
與此同時,期貨市場方面,近日以來,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屢見漲停,多次創下歷史新高。而在過去的7月9月中,此季棉價的累積漲幅達到31%。
此番大漲主要由棉花減產嚴重所致。此前有報道稱,中國棉花種植面積在過去兩年內驟減1400萬畝。此外,秋天的幾場連續降雨造成了棉花單產的下降。種了十幾年棉花的宋育紅表示,由于降雨后積水無法排除,棉花上爛下脫,部分秋桃腐爛嚴重。
棉農:掙扎在保本線上
至于具體減產幅度,宋育紅稱,現在其兒子棉田的畝產只有300斤左右,而往年的畝產穩定在500斤600斤之間。同村一種植了46畝棉花的李姓棉農因其棉田地勢低減產更甚而欲語淚先流,他棉田的畝產僅在250斤左右。如此大幅度減產下,即便棉價如此之高,今年種棉花能保住本就算不錯。宋向本報計算了每畝棉花的種植成本:當地一畝棉田的承包費在430元/畝450元/畝之間;每畝棉田需要5斤棉種,以20元/斤計,棉種成本為100元;每畝棉花需要7元/斤的塑料薄膜5斤,此一項的成本為35元;每畝棉花化肥、農藥成本在300元以上。以上幾種成本相加至少為865元。
上述固定成本無法規避。此外,今年以來大幅跳升的人工成本更壓縮了棉農的利潤空間。由于李家村棉農多擁有幾十畝甚至幾百畝棉田,故而采摘棉花時需大量雇用工人,宋育紅的兒子最多一天就雇了164個人。
據當地一村民介紹,每天凌晨,來自無棣、陽信乃至東北等地的采摘工在李家村西的加油站附近等待雇主,他們排成的幾里長隊從加油站一路向西跨過鄰村的一座大橋,保守估計,至少有2萬人。
這么多人,一兩個小時就能全部被雇走,去晚了甚至雇不到工。上述李姓棉農稱,在用工緊張的情況下,當地目前棉農為采摘工開出的日工資達到了120元/人,而去年最高僅為每人80元/天,漲幅近一半。按此結合每位采摘工每天50斤左右的工作量折算,平均每斤棉花的采摘成本可達1.5元。
以宋育紅兒子畝產300斤計算,其每畝棉田需要的人工成本為450元,加之上述每畝大約865元的固定成本,其每畝總成本為1315元。以29日當天5.3元/斤的收購價計算,宋育紅兒子每畝棉花的凈收益僅為275元。而如上述李姓棉農等減產嚴重的棉農則有極大的可能賠本。
經紀人:境遇慘淡
就在老棉農宋育紅念叨兒子忙活一年掙不了幾個錢的時候,一臉焦灼的趙泛剛騎著他的落滿塵土的三輪車從宋面前疾馳而過。作為馮家村四五十個棉花經紀人一員的趙,負責領著外地棉販收購本地棉農的棉花,并從中抽取2分/斤的傭金。
將車停在哥們宋世國的醬菜店門口后,趙泛剛告訴本報,他在29日的生意糟糕透頂,只替客戶收購了6000斤棉花。與其余的兩個合伙人平攤后,這只帶給了他40塊錢的收入。今年秋天,趙最大的業績是一天3萬斤。而在去年,他最高一天替客戶收到了20萬斤。今年棉花產量少,所以要想收購足夠的量比較困難。趙解釋稱,對于以走量為生的經紀人而言,收不到足夠的棉花就意味著收入的直線下滑。聞此,先前一直緘默的宋世國趕緊插話說,今年棉花經紀實在難干。宋告訴本報,他先前也從事棉花經紀,但在看到今年行情不好后,決定洗手不干,一心打理醬菜店。
在埋怨生意維艱的同時,趙泛剛幾分鐘之內連續撥打一位外地棉販的電話無果。趙嘆氣之余也對他的客戶表示理解,現在棉販需要承擔的風險也很大,尤其是現在價格開始波動。
當日棉花收購價為5.3元/斤,這較之三天前9月26日的5.6元/斤已有小幅下降。導致棉價小幅下挫的是,27日發改委會同農業部等多部門,表態要對棉花加強調控。此前一天,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決定在前期60萬噸國儲棉投放任務量基礎上,繼續通過競拍方式投放40萬噸國儲棉。
國家拋儲競價下調對棉價的回落立竿見影。來自卓創資訊的數字顯示,9月27日至十一期間,山東籽棉回調幅度在0.1 0.2元/斤不等。
雖然這只是棉價總體大幅上揚過程中的一點小浪花,不過,本報采訪獲悉,在此番回落中,不少棉販損失嚴重:濱州惠民的一棉販購得的3000斤棉花使其虧損1500元;一濰坊昌樂的棉販在李家村曾以5.2元/斤收購了一車棉花,次日他賣往棉紡廠時的價格已降至5元/斤,一車凈賠3000多元。
棉企:身陷困境
就在李家村的棉農為處境感慨時,與該村相隔30里之外的久山村,身為當地小型棉企興旺棉業老板的花勤旺也憂心忡忡。
55歲的花原本是當地的棉農,他在7年前轉身進入下游產業。他投資不大的棉紡廠十分簡陋,僅有三間辦公室和一個車間。據介紹,其棉紡廠每年的皮棉加工能力僅在500噸左右,但卻需要幾百萬斤籽棉作為原料。棉價從半月前的3.5元/斤漲到每斤5元,給棉花收購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花勤旺表示,其企業本身現金流就緊張,隨著棉價的高企,他目前只能靠給當地棉農打欠條賒欠棉花。
不過,他稍感幸運的是,其產品皮棉的出廠價也隨著棉價的上漲而走紅。卓創資訊棉花分析師趙紅此前稱,9月25日,四級皮棉出廠價格較3天前上漲1000元/噸后達到22500元/噸,漲幅近4.7%。受益于產品價格的上漲,準備向銀行借貸200萬以渡難關的花勤旺慶幸自己的企業還能繼續生產,沒有關門大吉。不過,趙紅表示,十一期間,山東地區部分規模相對偏小的紡織廠暫時停工觀望。
而以出口為主的大型棉企日子也日益維艱。在本報此前的采訪中,淄博本地一大型紡織企業的工作人員稱,今年以來,人民幣大幅升值已使企業面臨較大經營困難,而棉價的連續上漲更將企業推入不利局面。據該人士介紹,棉花價格連續大幅上行,致使該企業生產成本急劇增加,利潤進一步減少。
情況或許更糟糕,已創10年新高的棉價仍有上揚空間。至于以后何種價格是棉價的天花板,無人參透。但肯定的是,早已凄涼蕭條的棉花產業,這個冬天注定寒意十足。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