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一一海嘯屆滿一年 災民噩夢未醒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日本三一一海嘯屆滿一年 災民噩夢未醒。(夏明珠報導)
春寒料峭,鐵板擋不住刺骨寒風,住在貨櫃般鐵皮屋裡的(關澤定一),卻捨不得開暖氣,因為他付不起電費,他是日本三一一海嘯的災民,去年福島電廠核災,讓他流離失所,現在還在臨時屋棲身,他靠打零工,賺取微薄收入,他知道,這輩子恐怕再也回不了家,儘管如此,他覺得自己還算是幸運的,他原本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工作,三一一海嘯的前一天,契約期滿離職,目前住在福島一個停車場闢設的組合屋社區,社區內總共有180棟鐵皮屋,和他同樣因為核災汙染環境,被迫放棄家園的電廠周邊居民,有八萬多人,有更多沿海居民,被海嘯捲走了房子,他們失去工作,也喪失生計。有三十多萬人還住在收容中心或臨時屋裡,許多人抱怨政府單位在災民補償以及安置上,慢如牛步。
宮城縣石卷市的一名救災志工說,只要到市政府走一趟,就會發現重建做業,有多麼的亂無章法。主管單位根本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他們完全不了解災民的困頓和需要。
災後第一時間的救援,以救命以及提供生還者基本需要為主,現在的重點則轉移到心理撫慰,如何鼓勵人生已經破碎的災民,重拾希望。
一名志工說,他們經常造訪年長災民,聽他們訴苦,幫他們讀信,傳遞各地民眾的關懷與鼓勵。要忘記痛苦,談何容易,很糟糕的是,官署在安置災民的時候,沒有把他們過去的人際網路,考慮進去,都是用抽籤決定一切,相處了幾十年的老鄰居被拆散,在陌生的環境中,沒有熟悉的朋友,讓人更孤單,老人尤其如此。許多人夜夜難眠,天亮了卻不願意起床,因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關澤很清楚,過去的日子,永遠不會再回來,他從前的家,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只有十公里,一直到現在,電廠附近的輻射依然很強,所以他不可能回家,他說,以前敢住在離核電廠那麼近的地方,是因為他對核能工業有信心,他30歲開始,就在核電廠工作,過去25年來,換了幾家電廠,這份工作待遇優渥,儘管三一一災後,他選擇了輻射除汙的臨時工作,但是他已經打定主意,以後不會再去核電廠工作,他已經找到一份全職工作,是一般工廠的工人。
核災讓他對能源有了新的想法,他認為開發新能源,是未來一定要走的路,對於官員口口聲聲保證的核能安全,他完全不信。
他現在住的鐵皮屋雖然簡陋,但是已經比災變發生頭幾個月、大家一起擠在體育館好得太多,鐵皮屋冷,體育館更冷,而且每天只能吃泡麵、飯糰和麵包。他說,他已經五十好幾,經不起這樣折騰。他說,他們沒有過分的要求,只希望快點拿到補償金,可以過比較像人過的生活,不過官員的回答永遠是,會向上級單位轉達他們的希望。關澤抱怨,政府做事永遠慢好幾拍,這是住在組合屋裡的廣大災民的共同感想。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