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銀行股或已超買汽車股可先獲利離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恆指由3月9日的11344點上升到6月12日的19161點,完成了68.9%的升幅後,出現一個月的「牛皮市」。後市會怎麼走?股市變得愈來愈複雜,因為愈來愈多跨境資金及投資者變得愈來愈神經質;再加上經濟學家愈來愈同市場脫節,他們還是用教科書上所學的去分析現在的經濟,可惜所有教科書都是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寫成的,沒有一個「經濟模型」可用作分析現在的狀況。今天眾說紛紜狀況,令股市自6月12日起已迷失方向。到底一個月「牛皮市」後再升,還是出現金融海嘯第二波?不知道。
中國私家車銷量上半年上升26%,至453萬輛,商用汽車下降0.5%,至157萬輛,美國汽車銷量同期下降35%,至480萬輛。中國最大汽車生產商上海汽車(SAIC)在今年內股價上升三倍,而同期上證指數只上升71%;香港上市的最大汽車生產商東風汽車(00489.)今年亦上升兩倍。因為競爭激烈,中國十九大汽車生產商首五個月利潤下降9.9%,其中八家利潤上升、八家利潤下跌及三家虧損。內地汽車股後市怎麼看?不知道,如你有利潤,最好先獲利。
6月份中國出現連續第八個月出口下跌,跌幅21.4%,相比於5月份下跌26.4%,跌幅開始收窄。6月份進口上升2.2%,貿易盈餘收窄到82.5億美元,是最近兩年內最少。估計明年年初中國出口可回復增長,但升幅已不大。
石油仍是供過於求
目前內地銀行股已佔全球銀行股總市值的18%,但卻只控制全球4%的總資產。如以市值與存款比較,中資銀行是日本銀行的四倍,高出全球所有銀行60%。擔心內地銀行股已超買,投資者過分看好內地銀行股了。
美國和歐洲去年剛進入去槓桿化;反之,中國在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下,今年首五個月銀行新增貸款5.83萬億元人民幣,上半年新增貸款7.36億元人民幣,即6月份進一步狂升。單單6月份中國汽車銷量上升36%,新屋銷量上升一倍;反之,美國消費者信貸則在今年5月出現連續四個月下降,5月份減少32億美元。最終全球經濟會走向哪裡?中國拖起全球、還是歐美拖垮全世界?標普500指數出現頭肩頂走勢,後市會不會下跌?美國股市趨勢已改變,但香港投資者人心未變,恆指繼續上上落落。
美國企業又到了公佈第二季業績的時候。由於股市自3月起大幅上升,未來如只公佈「不錯」的業績,已不能支持股價進一步上升,必須有驚喜公佈才能令股價繼續上升。
美匯指數由2001年7月至2008年4月回落41%,同期世界經濟出現繁榮期;美國公眾負債由2000年6萬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1.5萬億美元。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美匯指數回升24%,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今年3月起美匯指數又再回落10%,全球股市上升。但6月3日起美元又再止跌回升,後市又會怎樣?
油價在上周跌穿由今年2、3月所形成的上升軌,應回落到50美元才再出現支持力。OPEC估計,2013年石油需求是每天8790萬桶,較前估計少570萬桶;OPEC認為,它們只需日產3100萬桶已足夠應付(較去年日產3120萬桶還少)。自去年7月至今,OPEC已減產420萬桶,才令油價一度上升至73.5美元。我老曹自去年8月起認為,石油已再次進入供過於求時期,今年3月至今的升幅,只因為中國增加石油儲備。
6月份EPA已通過,這個法案認為太多二氧化碳正在威脅地球生態;為阻止溫室效應惡化,各國政府必須加強監管甚至向排放二氧化碳較多的行業抽稅。擔心煤礦股成為大輸家!現在美國電力50%來自煤,香港比重更大,美國煤礦公司Consol Energy已公佈暫停兩個煤礦的開採,因為不知道未來政府監管條例有多麼苛刻,也不知道會抽稅多高。相信天然氣會是最大受惠者。EPA亦要求汽車提升燃油效率、發展電能汽車及減少建築物消耗能源。中國亦加入EPA,這個限制對中國也有效。
股神都說需要二次救市方案
股神巴菲特在上週四說,他收集七十多個行業的資料(不少是每天數據),發現目前跟去年9月或10月的情況差不多,這意味著實體經濟未有改善,例如零售及製造業,最簡單如電力消耗都未見改善。因此他希望有第二次刺激經濟方案。
2月份美國政府提出787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後,奧巴馬經濟顧問之一泰森在上週二認為,美國需要第二個刺激經濟方案。目前美國政府財赤雖然達到GDP的 10%,但通脹率不高;反之,9.5%的失業率卻是26年內最高,建議進一步刺激經濟。金融危機只令人類在金錢上出現損失,實質財富並沒有損失。透過刺激經濟方案可令這些財富在價格上回升,有助恢復消費者信心。
雖然各國政府口頭上支持美元,但實際上全球在金融海嘯之後,「去美元化」卻在靜悄悄地進行中。不但歐元已存在快十年了,人民幣亦加速國際化。7月6日起,香港已成為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令人民幣走向國際化跨前一大步,先在亞太區流通,最終人民幣同美元和歐元將三分天下。
根據PMI集團(樓按保險公司)分析,美國五十個最大城市的樓價,其中三十個有75%的機會在明年仍下跌;有50%的機會樓價在2011年仍下跌。即目前美國住宅樓價距離見底之日仍遠。
2000年至今根據Dundee Wealth Economics資料,中國消耗銅由2000年的180萬噸上升到2008年的500萬噸;市場佔有率由2000年的13%,上升到2008年的28.5%;今年第一季市場佔有率更達38%。同樣情況在鋁、鋅、鉛及錫方面亦出現。即由2000年起,全球金屬價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因為中國消耗量上升;但到今年上半年全球金屬價格上升的因素,不再是因為中國消耗量上升,而是因為中國大量增加存量;不少資金更來自銀行貸款,相信有不少是投機性買盤。
上半年中國經過六個多月增加存貨量後,在7月1日起已暫停,後市金屬價又會怎樣?會否由泡沫轉為破裂?世界銀行估計今年全球GDP下跌2.9%,而3月時估計只下跌1.8%。中國能否單單依靠內需而逃過這次全球經濟大衰退?ISM公佈6月份美國服務業指數只有47點(50點代表擴張),雖然較5月份的44點好,但仍處於收縮期。FDIC宣佈到7月1日止,已接管52家銀行,其中7家最近才接管。
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國佔五席
經合組織估計,今年歐元區GDP有可能下降4.8%,而美國GDP可能下降2.8%。理由是歐元區出口對像大多是已陷入衰退的國家,例如美國、英國和東歐;反而美國的出口對像主要是中國、拉丁美洲及亞太區GDP仍在增長的國家;加上今年3月起,美元匯價較歐元疲弱,令美國經濟第二季開始出現明顯改善,估計明年美國GDP可上升0.9%;反之,歐元區經濟目前仍未擺脫衰退。
現在中石油(00857.)市值達3560億美元,已趕過美國的埃克森美孚,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公司;工商銀行(01398.)亦超過美國花旗銀行的總市值;中國人壽(02628.)更大大拋離AIG;還有中移動(00941.)等。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國企業已佔了五家。世界權力重心正由西方移向東方。
去年中國GDP 4.4萬億美元,很快將超過排名第二位的日本,日本去年GDP 是4.6萬億美元。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去年零售額只有1.6萬億美元,剛超過日本。中國經濟在世界出現工業革命前佔全球GDP的1/4,現在只佔6.2%。丹麥投資專家阿蘭·克哀斯滕森認為,中國經濟上升趨勢可再持續20-30年。終極決定是明年全球經濟大方向到底是由中國經濟保持上升而拖動,抑或是因為美國和歐洲經濟的拖累而無法好起來?加上減息策略以及刺激方案已用盡,令股市又再塌下來。
東歐經濟改革失敗的原因
1980年代初期,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政策早期,最先是由香港拉動珠三角經濟,其後中央政府把珠三角的成功模式引用到長三角。與前蘇聯、東歐及波蘭等國家亦利用資本主義制度去改革經濟。不同之處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方針是「摸著石頭過河」。任何政策最先在深圳特區實施,成功後才用到珠三角,然後是長三角,最後才到全國。而前蘇聯及東歐等國卻決定採用「休克療法」,最先在波蘭試行,就是把全國大部分國營企業證券化,然後把股票分給每一個市民,並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當時每一個波蘭市民大約可分得相當於當年市值1萬元的股票,他們在賣出股票後,生活便立即獲得改善。表面上看較中國的「摸石頭過河」政策快很多。
波蘭經濟改革成功後,這個策略便在東歐推行,1993年在俄羅斯推行。但到了今年,俄羅斯上市公司的股票逐漸落入由七人創立和領導的六大私人財團手中。他們是別列佐夫斯基、波塔寧、古辛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阿文和弗裡德曼及斯摩斯基等。這七人小組旗下的六大財團共控制了俄羅斯50%的經濟活動,包括銀行、軍火、稀有金屬貿易、石油、輕工業及傳媒等。這個七人小組利用同政府官員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而獲得巨額財富,成為國家經濟命脈的寡頭,反過來影響俄羅斯的政治、文化及其它領域,令俄羅斯的經濟制度跌入寡頭壟斷。
普通俄羅斯人初期因分到股票後賣掉,而獲得相當於1萬元的財富而高興,可惜這筆財富很快就用完。現在一般平民認為在寡頭壟斷下的俄羅斯經濟,生活條件甚至不及共產主義時好,因為貧富差距實在太懸殊;普京上台後開始對付國內的寡頭壟斷,包括把石油巨頭霍多爾科夫斯基送入獄、金融巨頭別列佐夫斯基及媒體大王古辛斯則流亡國外。甚至「休克療法」之父薩克斯亦承認,快速把國企證券化,很快便出現腐敗性的資產壟斷,管理層侵吞國有資產,而一般人到頭來仍是一無所有。這個情況突顯出鄧小平的智慧,現在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大股東仍是政府,透過上市去壯大國企而不是把國企變成股票後分給普通人。這個情況可證明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