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bit Charge體驗:高逼格,功能還需完善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周前,Fitbit在北京宣佈智能運動手環Fitbit Charge在國內上市,售價998元。實際上,一共發布的品有Charge、Charge HR和Surge,Charge可以是基本款,HR增加了心率檢測,Surge算是智能手錶。
在同質化嚴重的智能手環市場,前有Jawbone,后有小米,Fitbit有哪方面的競爭優勢呢?那就接來看筆者使用一周后的體驗吧。
其實在CES2014展會上,筆者首次見到Fitbit Force,看到它相比Flex在LED屏上的進步,就已經心癢癢了。但130美元的售價,沒有行貨等種種原因還是與它失之交臂。
要看Charge,就要至少從前兩代品看起,Flex、Force,Charge依舊採用了橡膠材質,但外表覆蓋了斜紋,與皮膚接觸的部分觸感與Force一樣,都是磨砂材質。
不過有了Force材質導致人體過敏的案例,此次Fitbit稱,他們專門成立了一個團隊,包含了醫學人士,確保皮膚過敏的案例不會發生在Charge身上。
不過Charge依舊採用的是凹槽點狀充電設計,一方面不能與主流的Micro USB通用,另一方面容易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它的按扣反饋比較清脆,很容易知道扣好了沒有。
一般來講,女士選擇小碼足夠,男士選擇大碼,如果你需要XL碼,只能通過網上訂購。
總體來講,Fitbit與Jawbone算是智能手環中的時尚先生,手環的形態並不會給不帶手錶的用戶帶來負擔。事實上,筆者除了在洗澡時擔心留下洗髮液、肥皂水等殘留物之外,基本上時時都在佩戴它。要知道,我此前一直不佩戴任何手環類物品,不舒服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覺得在打字等活動中不太方便。
對了,Charge具備防濺水功能,不用擔心洗澡或者洗臉造成損壞。
功能方面,Charge大致有以下幾個功能:1、追蹤用戶的運動數據,包括步數、步行距離、消耗卡路裏、攀爬樓層數等;2、顯示時間;3、自動探測用戶睡眠狀況;4、來電提示及鬧鐘震動提示等功能,距離手機六米內,有來電時,手環振動並會顯示來電人的電話號碼。
當然,多數細節數據需要在Fitbit客戶端上查看,配對成功后,每次打開客戶端,手環都會與客戶端同步,但時間比較長,大概10秒左右。
客戶端分為“數字面板”、“挑戰”、“朋友”、“賬戶”四個區域,挑戰主要用來顯示用戶在達到某個目標后的勳章情況,朋友一欄由於品受有限難覓朋友。
“數字面板”是用戶分析查看數據的地方,除了單項數據外,還可以按月、年看最近的對比,Fitbit也會給出一個參考數據,一目了然。只不過體重、攝入的飲食、從事的運動等數據需要手動輸入,應用會減去運動消耗的熱量,幫助用戶減肥。實際上,飲食等數據很難做到準確衡量,並且實際使用中很少人會主動輸入數據。
可能是帶在手腕上的原因,多數情況下,手環監測到的步數比iPhone 5s的M7協處理器監測到了多了一些。
作為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Charge加入了自動監測睡眠功能,用戶不但可以看到每天睡眠時長、睡眠中斷次數,還可看到近期統計數據。
而來電振動提醒自不必,簡直戳中職場人士痛點,可以不漏接電話。
從Flex到Force再到Charge,每次都有不少進步,但比較競爭對手,Fitbit手環尚不能抬手顯示時間,尚不能觸控屏幕,尚不能通訊錄來電顯示,尚不能通知短信、微信,國內社區尚不完善,應用內本地化尚未完美,所以它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跟一些Fitbit用戶交流后,大多數用戶購買的動力還是來自Fitbit的“高逼格”。對於筆者來,感觸最深的還是觀察運動、睡眠數據與注意來電。(劉源)
- Meta還能繼續爆發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