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物價下半年可能逐步回升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07-16 14:45
上半年CPI和PPI“雙負”已成定局。但到下半年,翹尾因素將逐步減弱,國內經濟回暖將推升物價,糧食價格環比已連續五個月上漲,居住類價格隨房地產回暖也將逐漸上行,成品油價格上調將傳導至CPI等,這些因素都可能推動物價下半年逐步回升。
國家統計局7月16日召開國民經濟執行新聞發佈會指出,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繼續下降,生產價格(PPI)同比降幅較大。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1.3%,農村下降0.6%。上半年,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下降1.4%(6月份同比下降2.3%);PPI同比下降5.9%(6月份同比下降7.8%);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下降8.7%(6月份同比下降11.2%);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0.8%(6月份同比上漲0.2%)。
上半年CPI和PPI雙雙負增長格局已定,這可能主要還是受基數效應影響。與前5月相比,6月份CPI和PPI增速普遍低於市場預期,且與之前季調後環比為正的趨勢不符。莫尼塔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蘇暢表示,6月份CPI同比下降1.7%較預期偏低,季調後CPI環比下降0.3%;6月份PPI季調後的環比也下降了0.1%,由於沒有更細項的數據公佈,因此暫難判斷何種原因導致這種下降。
根據經濟學原理,物價持續下行就可以定義通縮,中國CPI和PPI從年初到現在已經連續5個月“雙負”,是否可以就此定義中國經濟“通縮”。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指出,通膨還是通縮通常是指價格持續全面上漲或者下降。用價格介紹該問題可能更準確,今年以來國內CPI和PPI一直處在下降區間。
李曉超介紹,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08年同期上漲7.9%,而且自2月份以來一直在下降,分別下降1.6%、1.2%、1.5%、1.4%和1.7%,並且在八大類商品中有三漲五降。從3月份以來,環比也一直下降,3-6月,環比分別下降0.3%、0.2%、0.3%和0.5%。與此同時,上半年PPI同比下降5.9%,並且1-6月,同比降幅呈現逐漸擴大趨勢,1-6月分別下降3.3%、4.5%、6.0%、6.6%、7.2%和7.8%。處在上游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降幅更大,上半年下降8.7%。
國家資訊中心研究員張永軍指出,物價持續下行就可以定義通縮。全年來看,物價指數可能都是負的,不過現在已經進入底部區域,但還不能說行走在走出通縮的路上,下一步將逐漸走出通縮。分析師認為,到下半年,翹尾因素將逐步減弱,國內經濟回暖將推升物價,國內糧食價格環比已經連續五個月上漲,居住類價格隨著房地產回暖也將逐漸上行,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將傳導至CPI等,這些因素都可能推動物價下半年逐步回升。
張永軍認為,8月份之前,CPI同比可能繼續下降,但9月份前後可能轉正;PPI同比降幅還會繼續擴大,四季度會縮小。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也表示,CPI在三季度末時可能會出現正增長,四季度末增速可能在1%左右,但全年大概是-0.5%。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認為,樂觀估計,從8月份開始,CPI掉頭向上變正,11月以後CPI會高於2%,全年通貨膨脹最高可至0.5%。
由此可見,無論年內物價會否正增長,下半年將逐漸企穩回升已在學界達成共識。那麼,受寬鬆貨幣政策刺激,通膨是否隨之而來?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通膨要比美國來得早,中國的通膨會於2010年真正到來。據他分析,年初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揚。在中國,CPI由於在其構成中食品佔比高達34%,所以對於全球大宗商品的反應非常劇烈。食品價格大幅上升,必定會對中國造成很大影響。
張永軍也表達了對未來通膨的擔憂,為應對金融危機,世界各國都注入了大量貨幣,尤其是美國、英國注入的資金量都很大。美國貨幣供給量增長比中國更甚,貨幣供給量M1從0左右最高達到高峰時的17%左右。全球貨幣巨量投入給通膨埋下隱患。而中國上半年新增貸款達到7.37兆,遠超年初確定的5兆地板線,而且根據測算09年全年新增貸款可能在8-10兆,這為通膨留下極大隱患。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認為,中國短期內發生通膨可能性不大。在產能過剩背景下,過量貸款暫時不會引發通膨。通俗地講,通貨膨脹就是一個錢與物的關係。產能過剩意味著錢多,物更多,因此,通膨難起。中國物價和經濟增長關係也要求政府必須嚴控通膨。而且,過高的物價不利於中國延續負債擴張路徑。因為較低的資金成本是資產重估的基礎,在CPI較低背景下,政府可以保證低市場利率。通膨起來則意味著要加息,這不利於資產重估與財富效應擴大。
對於未來中國物價形勢的變化,李曉超發佈會上強調,首先要看到,眼下價格仍處下降的現實,總需求仍顯不足,經濟增速仍低於潛在增速,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生產能力利用率偏低。二季度,鋼鐵行業生產能力利用率僅為73.1%,鋁冶金為65.7%,鐵合金為70.4%。同時要看到,今年夏糧已連續六年增產。國內價格往往和糧食供應有密切關係。
其次,也不能忽視影響未來價格上漲的因素,貨幣信貸供應增長較快。與之同時,外部價格上漲也是影響國內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國際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對國內價格也產生一定影響。據世界銀行統計,年初到目前為止,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比2008年末上漲67%,銅和鉛分別上漲72.7%,棉花上漲12%,大豆上漲13.6%。同時也要看到近三個月環比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出現上漲。
此外,也應看到一些不確定因素對價格可能產生的影響。隨著國家對外開放度的不斷擴大,外界的一些變化會直接對國內價格產生重大影響。雖然今年以來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同比出現大幅度上漲,但近期又出現劇烈波動,可能也會對國內價格產生一些影響。因此,對價格的變化,要更多地給予關注,要冷靜觀察,抓住目前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
(喬鮮花 撰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