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亞:轉基因等生物技術是解決糧食和環境問題一個有力手段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科院院士陳曉亞表示,中國面臨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巨大壓力,轉基因等生物技術是解決中國糧食和環境問題的一個有力手段,已經成為國家的一種戰略選擇。
據中新社6月11日報道,日前,中科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其學部學術年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做了題為“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的學術報告。
陳曉亞表示,中國面臨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巨大壓力,轉基因等生物技術是解決中國糧食和環境問題的一個有力手段,已經成為國家的一種戰略選擇。他介紹說, 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發展很快,自1996年首次商業化應用以來,已成為農業近代史上利用最快的作物育種技術。2009年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370萬公頃,居世界第六位,主要包括棉花、楊樹、番茄、番木瓜和甜椒等,這些作物產生或增強了抗蟲、抗病、高產、優質等性狀,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這位植物生理學家指出,轉基因技術將在未來的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但也引起了安全和環境方面的顧慮與擔憂。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客觀對待轉基因技術,對一些目標基因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充分的研究分析。在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加大科學宣傳力度,提升民眾對轉基因技術的認知與接受程度,從而進一步推動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使其更好地為社會經濟與人民健康服務。
“轉基因生物育種及產業化”是中國“十一五”期間啟動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什么是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生物及產品是否安全?陳曉亞認為,這既是科學問題,更是大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他解釋說,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斷,將外源基因導入到某個生物體基因組中,通過導入基因的表達修飾生物體性狀,這一技術被稱為轉基因技術。
在過去的30年里,科學家已成功培育出多種轉基因動植物。作為一種實驗手段,轉基因技術早已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在農業上,轉基因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生物育種的能力和效率。
(李云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