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市場分析:第三季度國內大豆及其產品回顧與展望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三季度大豆、豆油及豆粕市場行情回顧

7月份,國產大豆收購進入淡季,價格保持低位徘徊,市場購銷清淡。同時進口大豆數量龐大也抑制油廠收購國產大豆的積極性,油廠開工率不高。國際市場方面,天氣炒作行情主導了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大豆市場,大豆期價震蕩上揚,創出半年新高。由于外盤大豆價格連續上漲,進口大豆到港成本小幅上升,與國產大豆收購價格之間的差價呈縮小趨勢。7月末,吉林省四平大豆收購價3520(單位:元/噸、下同),黑龍江集賢3408,均與上月持平。進口大豆港口成交價3470,較月初上漲80,漲幅2.36%。7月份,國內豆油價格先抑后揚。上旬,豆油市場終端需求清淡,油廠出貨不暢,國際國內豆油期價均見年內低點,市場信心嚴重不足。隨后,國內豆油價格開始反彈,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國際市場影響。由于美元持續走弱,商品價格普漲,CBOT豆油期價在7月1日見年內低點后開始持續大幅上漲,帶動豆油價格向上;二是油廠在降價拋售后,隨著庫存壓力的緩解,挺價意愿強烈。7月末,吉林省四平豆油出廠價7350,較月初上漲100,漲幅1.38%;黑龍江集賢7400,上漲100,漲幅1.37%;遼寧大連7200,上漲200,漲幅2.86%。7月份,受需求持續回暖和成本上升的支撐,國內豆粕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養殖業逐步好轉,持續近半年的虧損態勢結束,養殖企業補欄和積極備貨使得豆粕需求和價格均得到提振。7月末,吉林省四平豆粕出廠價3090,較月初上漲230,漲幅8.04%;黑龍江集賢2960,上漲120,漲幅4.23%;遼寧大連3020,上漲260,漲幅9.42%。

8月份,國產大豆收購價格小幅上漲,成交轉旺,油廠采購及開工積極性提高。由于新季大豆即將上市,經銷商和農戶惜售心理減弱,國產陳豆購銷轉旺。8月份,進口大豆步伐有所放緩,但國內主要港口庫存總體仍較充裕。進口大豆到港成本及分銷價格漲至年內高位。CBOT大豆期價大幅上漲至年內高點后寬幅振蕩,主要是資金熱炒天氣和小麥期貨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但在美國大豆豐產形勢明朗后,CBOT大豆期價出現快速回落。8月末,吉林省四平大豆收購價3520,與上月持平;黑龍江集賢3460,較上月末漲52,漲幅1.53%。進口大豆港口成交價3580,上漲110,漲幅3.17%。8月份,國內豆油現貨市場波動較大,豆油價格經歷急漲爆跌行情。上半月,國內豆油價格延續7月走勢持續上漲,主要原因是世界第三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小麥大幅減產并停止出口,引發CBOT小麥期價出現罕見的連續拉漲,投機資金趁機炒作,推動CBOT包括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價格上漲,帶動國內豆油期現貨價格跟漲。進入下半月,國際CBOT豆油期價回落,國內豆油期價格跟盤下跌。由于國內油廠庫存壓力較小,油廠挺價意愿較強,國內豆油現貨表現要強于期貨。8月末,吉林省四平豆油出廠價8000,較上月末漲650,漲幅8.84%;黑龍江集賢7800,上漲400,漲幅5.41%;遼寧大連7750,上漲550,漲幅7.64%。8月份,豆粕現貨價格緊隨期貨市場行情步步走高后呈現逐步下跌的態勢,但總體價格仍略高于上月水平。上半月,在CBOT期貨市場以美國等大豆種植區天氣不佳為主要炒作借口的推動下,國內大豆期貨價格不斷走高,帶動國內豆粕現貨市場跟盤上漲。中旬以后,隨著天氣市炒作動力逐步釋放,期貨市場由強轉弱,同時國內進口大豆供應充足、大豆壓榨企業擴大開工、國內養殖市場發展平穩但仍顯弱勢,諸多因素導致國內豆粕現貨行情無法延續漲勢而再度走低。8月末,吉林省四平豆粕出廠價3150,較上月末漲60,漲幅1.94%;黑龍江集賢3050,上漲90,漲幅3.04%;遼寧大連3050,上漲30,漲幅0.99%。

9月份,由于東北產區農戶手中余糧不足,農民惜售情緒有所加重,而油廠加價收購積極性不高,大豆市場購銷清淡。9月下旬,少量新產大豆收獲上市,但數量有限。由于今年大豆種植成本增加,而大豆品質好于去年,加上國內外農產品前期集體上漲的傳導效應,豆農對新季大豆銷售價格存在較高預期,惜售情緒較重,導致新豆購銷清淡。9月末,吉林省四平大豆收購價3520,黑龍江集賢3460,均與上月持平。進口大豆港口成交價3700,較上月末上漲120,漲幅3.35%。9月份,國內豆油價格在經歷了月初的高位震蕩后呈小幅上漲態勢,且北方豆油價格漲速快于南方。油廠挺價意愿較強,一是多數油廠對后期價格存在看漲預期;二是進口大豆成本增加的推動;三是前期貿易商增加庫存,使部分油廠庫存轉移到中間環節,油廠庫存壓力有所緩解。但隨著豆油價格上漲,貿易商觀望心態加強,多數時間市場處于有價無市狀態。中秋節后至國慶節前,國內豆油市場購銷一度活躍。主要是中秋期間外盤上漲,市場心理從節前觀望轉為強烈看多。9月末,吉林省四平豆油出廠價7950,較上月末跌50,跌幅0.63%;黑龍江集賢7950,上漲150,漲幅1.92%;遼寧大連7900,上漲150,漲幅1.94%。9月份,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在期價反彈帶動下小幅上漲。畜禽價格的持續上漲和雙節到來使得豆粕需求旺盛。但豆粕現貨價格處于年內高位,也使得下游中間商及終端消費廠商需求謹慎,采購心態不穩導致市場成交清淡。供給方面,油廠在理想的加工收益下開工率普遍較高,豆粕供給充足,庫存保持較高水平。9月末,吉林省四平豆粕出廠價3270,較上月末漲120,漲幅3.81%;黑龍江集賢3060,上漲10,漲幅0.33%;遼寧大連3200,上漲150,漲幅4.92%。


二、影響國內大豆、豆油及豆粕市場的因素分析

我國大豆進口量持續增長,市場供應充足。2009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4255萬噸,同比增長14%。今年前8個月我國大豆進口量分別達到407萬噸、295萬噸、401萬噸、420萬噸、437萬噸、620萬噸、495萬噸和477萬噸。雖然8月份進口量繼6月份達到創紀錄的620萬噸后連續兩月出現下滑,但仍高于今年前8個月月均440萬噸的到港水平。今年1-8月份累計進口大豆3552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960萬噸增加592萬噸,增幅19.97%。據有關部門預計,9月份大豆進口量可能達到491萬噸,全年大豆進口量將超過5000萬噸。由于進口需求保持旺盛,港口大豆貨源比較充足。截止到9月10日,進口大豆港口庫存607萬噸,較上月結轉庫存繼續增加17萬噸。從大豆進口增幅來看,我國大豆市場供應略顯寬松。8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平均到港價格為431.6美元/噸,較7月上漲9.5美元/噸,折合完稅成本為3470元/噸左右。預計受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居高不下的影響,9月份進口大豆平均到港價仍將上漲。
國內養殖業持續回暖,豆粕需求增加支撐市場向好。今年4-6月份,國家先后完成5批中央儲備凍豬肉的收儲,在國家政策扶植下,終端養殖市場出現轉機,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從最低點9.7元/公斤上漲到9月末的12.64元/公斤,上漲幅度30.31%,仔豬價格和豬肉價格也分別上漲21%、23%至20.35元/公斤、18.25元/公斤。與此同時,全國豬糧比價也連續反彈,從警戒線5:1以下上漲到6.0:1以上,養殖利潤增加提高了養殖戶積極性,生豬存欄量提升,對于飼用原料豆粕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為豆粕價格走強提供堅實基礎。特別是8月中旬以后,養殖市場焦點逐漸向傳統“雙節”市場轉移,國內飼料銷量開始出現明顯增加,對豆粕價格形成有力支撐。養殖戶加大飼料投喂量以趕在雙節前出欄的需要,是帶動飼料銷量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全球糧食供需趨緊,國際大豆期價居高不下。今年6月份以來,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便開始一輪整體上漲行情。在市場預計全球糧食供需將趨緊的情況下,不利氣候對農產品影響的炒作成為這波行情的導火索,而天氣炒作首先在小麥市場爆發。由于俄羅斯等主要小麥出口國接連遭遇極端惡劣天氣,市場普遍預計俄羅斯小麥將大幅減產。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麥期貨價格率先飆升,帶動包括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價格整體上漲。據美國農業部預測,全球小麥產量預計為6.43億噸,較去年的6.80億噸減少5%。其中俄羅斯小麥產量預計為4250萬噸,較去年的6170萬噸減少31%。實際上全球糧食供需趨緊才是導致本輪糧價上漲最根本的原因。近年來,盡管全球糧食產量逐年增加,但是糧食消費方面亦呈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尤其是近年來工業消費增長更是不可阻擋。2010/2011年度全球糧食產量預計將達到17.4億噸,總消費量為17.8億噸,期末轉結庫存達3.4億噸,全球糧食整體呈現供求趨緊局面,這也是支撐全球谷物類期現貨價格從6月份以來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三、后期國內大豆、豆油及豆粕市場形勢展望

(一)促進價格上漲因素

國產大豆單產提高,農民惜售心理增強。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今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840萬公頃,較上年減少40萬公頃,減幅4.5%。預計產量1480萬噸左右,較上年減少20萬噸,減幅1.3%。截至9月29日,我國大豆主產省黑龍江已收獲大豆面積4279萬畝,完成應收面積的64%。據當地農民稱,雖然今年春季大豆普遍晚播,但是由于整個生長期產區積溫較高且雨水充足,多數地區大豆收獲反而提前,且單產水平也明顯好于往年。預計黑龍江大豆單產達207斤/畝,較去年提高11斤/畝,大豆總產將達555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目前,東北產區新大豆收獲及上市數量逐漸增加,農民惜售盼漲心態較強,其心理預售價位在3.80-4.00元/公斤,而黑龍江油廠對于大豆收購成本的預期低于3.60元/公斤。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價差,將導致新大豆上市初期購銷清淡。

季節性消費需求增加,將帶動豆油價格走強。每年8月份至下年1月份是我國傳統的豆油消費旺季,一方面隨著天氣轉冷,人們對油脂的消費需求逐漸增多;另一方面,每年中秋、國慶節以及春節等節日,豆油的傳統消費數量也會增加。為元旦和春節備貨的需求將在四季度得以顯現,對豆油來說,需求依然是價格強勢的根基。

豆油市場存缺口,價格仍有上漲動力。與往年相比,今年我國豆油進口速度明顯落后。2007-2009年我國豆油進口量均在250萬噸左右。今年1-8月份我國累計進口豆油僅59.5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44.7萬噸減少85.2萬噸,減幅58.9%。由于前三個季度豆油進口量下滑明顯,全年豆油進口量將小于2007-2009年的年均水平。豆油市場存在供需缺口,后期價格仍有上漲動力。

(二)抑制價格上漲因素

國內大豆供應充足將限制價格上行空間。自7月份開始,我國進口大豆步伐略有放緩,國內港口大豆庫存仍居高不下。與此同時,隨著國內豆油和豆粕價格上漲,國內油廠進口大豆意愿有回升趨勢。商務部預估我國9月份大豆進口量為491萬噸,如果其成為現實,9月份大豆進口量將較上年同期增加79%,這無疑將對國內大豆價格構成壓制。隨著我國和美國新季大豆逐步上市,國內油廠和貿易商等為保證自身經營計劃會季節性搶購豆源,但由于國產大豆在國內壓榨行業所占比例很少,國內搶購主要體現在進口大豆方面,國產大豆供應充足將抑制大豆上行空間。

臨儲食用油投放利于市場價格穩定。國家糧食局已公布國家將安排競價銷售部分臨時存儲食用植物油的政策通知。通知稱,競價銷售的品種、數量等具體安排將由有關批發市場提前公告。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0年四季度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約1280萬噸(折油250萬噸),豆油到港量35萬噸。四季度食用油需求預期繼續增長,進口供應量同比下降的形勢使得后期食用油價格仍有上漲動力。在此情形下,國家決定開始投放臨儲食用植物油,將及時彌補四季度食用油市場可能存在的供需缺口,有助于消除市場價格上漲壓力,保持國內食用油市場穩定。

(三)國際市場因素

國際原油企穩為大豆期價提供支撐。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對我國大豆市場影響較重。一是因為原油價格變化將直接影響運費價格,國際運費走勢又關系到進口大豆的到港成本。二是原油價格上漲將直接增加作為生物燃料的植物油需求,導致豆油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大豆價格上漲。近段時間以來,原油價格受美元、宏觀經濟環境、消費和庫存等多方面影響,價格有所企穩,并有回升趨勢,提振了市場信心,增加了市場對豆油價格下跌空間受到限制的心理預期,因此原油價格企穩對豆油價格起到支撐作用。

生物柴油的發展對豆油的提振作用逐漸增強。2006年以來,隨著生物能源的推廣,大豆類油脂品種的能源屬性逐步增強,使大豆消費領域進一步擴張。2008年金融危機原油暴跌后,國際原油價格始終維持相對低位區域,生物柴油加工收益持續不佳,市場對生物柴油能源替代作用的關注熱情消退。尤其是美國政府今年取消了對生物柴油的補貼政策,使得豆油與原油聯動作用淡化。但根據美國環保署的計劃,2010年以后生物柴油將加快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大豆工業需求量的提升。另外,歐盟與南美也在政策上對生產生物柴油給予扶持。由此可見,生物柴油仍然具備較大的發展市場,對豆油的長期提振作用將逐漸增強。

全球大豆需求增速明顯大于產量增速是支撐大豆價格的重要因素。據美國農業部預測,2010/11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2.55億噸,較上年度減少1.9%;但大豆壓榨需求表現相當強勁,全球大豆消費量預計2.53億噸,較上年度增加6.4%。大豆需求增速明顯大于產量增速,使得全球大豆主產國庫存消費比呈現明顯回落趨勢。美國作為全球大豆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其大豆產量及出口消費情況對全球大豆價格起著指導性作用。在美國國內消費穩定的情況下,近兩年創紀錄的大豆產量基本都被持續強勁的出口需求消化,美國大豆期末庫存水平始終保持在1000萬噸以下,預計2010/11年度為951萬噸。美豆火爆的出口銷售及溫和的庫存水平對全球大豆價格起著強勁支撐作用。

綜上所述,雖然國產新豆將陸續上市,但由于國產大豆產量少,而國內需求持續增加,預計2010/11年度我國大豆消費量6300萬噸,同比增長5.0%,大豆供需存在較大缺口,所以只能通過大量進口才能彌補國產大豆供應不足,大豆需求對外依存度極高導致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從全球大豆供需情況看,需求增長比產量增長更為強勁是當前市場的一個基本共識,這也是支撐CBOT大豆期價處于1000美分/蒲式耳以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華油脂網)

(王德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