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危機如何成為機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危機,尤其是金融動盪、經濟危機帶來的市場危機,總是伴隨著普遍而強烈的恐懼心理,因此危機之下往往是人人自「危」,只有極個別眼光獨到、天賦異秉的怪人才會從中看到「機」。著名的瑞士藏家烏利·希克,就是這樣的怪人。

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迅速低迷、價格大幅下挫之際,他不僅沒有像大多數買家那樣束手旁觀,反而擴大購藏預算,趁著價格大幅下跌之際買入更多的中國當代藝術。誠如他所坦言的,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價格大漲後難得的低成本購藏的好時機,如此「危機」自然是天賜良「機」。

像希克這樣,在市場面臨金融海嘯的直接衝擊時繼續買進的老藏家,是真正熱愛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家,他們並不在乎那些藝術品的市價的漲漲跌跌,但陰差陽錯,他們的錢卻真正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實現了大抄底。記得今年春拍開槌之際,人心浮動,觀望氣氛正濃,北京保利執行董事趙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鄭重其事地向記者透露,一些在市場火爆之際金盆洗手的老藏家回來了。真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另一方面,市場價格大跌也吸引了一批新買家。他們與老藏家雖屬同一陣線,但關注點卻不盡相同:首先,他們看重的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價值,將其當作理財工具,往往直奔那些高價「藍籌股」;其次,他們最核心的考慮是買進的時間點與價位,因此只有市場給出了明確的反轉信號後才會大舉殺入;再次,他們沒有歷史的包袱,不會念念不忘早已成為歷史的舊行情,只會關心其未來走勢,因此往往下手就是大手筆,「心狠手辣」。另外,正如香港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拍賣業務負責人林家如所指出的,這些新買家不僅對中國當代藝術有興趣,而且對中國傳統藝術、名貴腕表與高檔紅酒也趨之若鶩。


不言而喻,老藏家與新買家的琴瑟閉合,才使身陷危機的中國當代藝術有了今年春拍的明顯轉機:前兩年因價格狂飆而離場的老藏家的回歸,是其核心價值的根本支撐;而新買家的大手筆殺入,則使指標性的名家名作的行情快速回升。不過,這一切離不開中國當代藝術最重要的基本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堅挺。同時,這一輪經濟危機中有許多在中國政府積極財政政策與放寬銀行貸款中獲利的熱錢,成為中國藝術市場再度飆升的新動力。林家如透露的信息就是一個明證:今年他們的內地買家比例從以往的約17%上升到逾40%。英國的薩奇畫廊因此選擇香港蘇富比秋拍作為其中國當代藝術舊藏的拍賣場,而這些拍品的高價成交,又生動地詮釋了中國當代藝術藏家群體的代際轉換,逐漸完成從以國際藏家為主轉到以本土藏家為主的蛻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