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央行舉動著眼于抑制本幣升值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盡管各央行出臺直接或間接的舉措干預匯市,但他們不外乎想竭力抑制本幣升值促進本國出口,而在各央行競相放松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之際,歐央行逐步退出定量寬松政策的立場顯得不同凡響。
綜合媒體10月7日報道,在外匯市場舞臺上,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扮演了主角。但無論是邁向定量寬松還是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各國央行的著眼點都落在本國貨幣,他們希望本國貨幣貶值,以促進自己的出口。
各家央行之間似乎還在角力,美聯儲官員最近暗示可能出臺新一輪刺激措施,但日央行5日的大規模刺激行動搶了風頭。真正的明星可能是歐央行,該行堅持原有的貨幣政策立場。與此同時,巴西和智利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央行為了抑制本幣升值而紛紛加強口頭干預力度。他們發現,投資者正背棄前景黯淡的大國經濟,向這些快速增長的國家蜂擁而來。
即便是澳央行也不例外。該行在5月份暫停加息前已經累計上調利率150個基點,但5日卻意外維持利率不變。澳元在消息公布后隨即下跌,不過6日兌美元又觸及26個月新高。
美元兌其他貨幣則大幅下挫,美元指數6日觸及1月份以來的最低點,這是因為Fed官員、特別是Fed主席伯南克在講話中放出了新一輪定量寬松的信號。
為促進國內經濟增長,日本5日出臺了貨幣寬松措施,不僅把利率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還建立一只5萬億日圓的基金用于購買私人和公共部門資產,同時設定長期利率目標。但這一舉措并未勒住日圓升勢,美元兌日圓6日創下15年新低。
市場對Fed貨幣政策的預期已經從走向正常化轉變為進一步推行刺激措施,這導致美元下跌。歐元兌美元6日觸及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繼6月初跌至1.1876美元之后,歐元已攀升至1.3949美元。
匯豐(HSBC)駐紐約外匯策略師Robert Lynch表示,在各國央行競相放松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之際,歐洲央行逐步退出定量寬松政策的立場顯得不同凡響。Lynch表示,歐央行的立場與其他央行放松貨幣政策的立場截然不同,長期以來歐央行始終傾向于貨幣政策正常化。
允許非常規的銀行注資措施到期失效并不意味著歐央行會很快加息,但卻代表著其貨幣政策中特立獨行的一面。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駐倫敦外匯管理部門首席投資長Jonathon Griggs稱,歐元在吸收美元走軟帶來的全部升值壓力后,近期可能漲至1.45美元。
(孫海琴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