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關注經濟回升未提通膨預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的主基調仍是繼續鞏固經濟回暖,但此次會議未有重點關注結構調整與通膨預期,對後者更是只字未提。這顯示經濟執行中的不確定性,使得決策層希望保持調控的靈活性,同時又不對預期中的問題提前做出判斷。前瞻性的政策預期可能因容易引發歧義而不被重點提及,但它反而會引發市場的特別關注。如何使政策不被市場的力量所駕馭而引發更大的風險,目前仍未有明確答案。
中央政治局27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0年經濟工作。會議首先肯定了過去一年來,中國連續出重拳應對經濟下滑所取得的成果。根據會議的精神,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的主基調仍然是,繼續鞏固經濟回暖,這是長期以來經濟發展之核心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決策層仍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2010年國際的經濟形勢不明朗,這可能是中國繼續要保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隱患隨時可能出現,近期發生的迪拜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已重創全球金融市場。各國都將致力於提高自身的製造能力,以解決就業和經濟增速下滑問題,這可能繼續影響世界貿易的前景,中國2010年外貿前景不容樂觀。
對於中國而言,刺激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繼續被作為政策重點支援的物件,這點在此次會議中被重點提及。不過,整體消費水準能否刺激與收入水準相關,國民收入如何增長則涉及國家財富分配的方式。但是,在儲蓄率保持高位的中國,刺激消費的效應逐漸下滑,根本原因是臨時性的刺激性消費措施,無法激發居民的消費意願,而高房價給居民帶來的壓力,又削弱了居民消費的能力。
從會議發佈的措辭看,2010年中央的宏觀調控將維持一定的靈活性。即,根據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國內的經濟增長與全球經濟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儘管中國全力刺激內需來彌補外需的不足,但刺激政策本身可能引發的風險,在保增長計劃的推進過程中正逐漸累積。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增長結構性失衡愈發嚴重,個別問題表現在資產價格泡沫,人民幣升值前景可能引發的熱錢流入,以及“國字”號目前對私人投資可能造成的排斥。
造成資產價格泡沫的主要原因是廉價資金過多,這使得央行的調控存在兩難,針對過熱或偏冷同時存在的經濟體,央行報告率先提到了對通膨預期的關注,因為GDP"保8"已經沒有問題,經濟下滑已經得到抑制!通過刺激投資和發放貨幣,經濟增長總量目標不難達成,不過,中國經濟並未能對通膨保持免疫,但此次會議對管理通膨預期的只字未提。
除了保持GDP的增長,此前被國內關注的“結構調整與通膨預期”或作為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的核心任務的看法,並沒有在此次會議受到特別的的關注。這將引發市場更多的猜疑!決策層對通膨預期的說法可能存在分歧,又或許如果再提通膨預期,將加劇通膨預期管理不善可能引發的風險。不過,前瞻性的政策預期可能因容易引發歧義而不被重點提及,但它反而會引發市場的重點關注。
在此之前,關於是調整刺激性政策預期正隨著,房價持續增長已累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出現了所謂搭優惠政策末班車的刺激消費現象。不過,監管層似乎樂見其成。經濟增長隨時可能與資產泡沫共舞。顯然,後者未被重點關注,但這並非僅是好事一張。
採取管制可能會有效制止投機等不法行為,這恰恰是市場制度不完善所引發的,也可能是刺激政策本身所致。金融市場往往容易放大政策風險或制度缺陷,這使得市場的大幅波動頻繁出現,政策的一廂情願並非能造就成熟的市場表現,甚至,這種不穩定的投資情緒也可能影響實體經濟愈加的追求短期目標。
根據以往的調控經驗,國內在應對通膨比通縮似乎更具自信,行政指導作為可行性工具對通膨的調控,比市場化的手段更快見效。這使得經濟增長的問題高於管理通膨預期的需求,但如何轉載入長效的經濟增長機制是個問題。刺激政府投資規模應逐步收斂,儘管為此換來的是不高的GDP增速,但這代表了私人投資和居民消費的真實意願,為此而需要做的對症下藥似乎更具理性。
(陳洪亮 撰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