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2011年結構行情難見休止符

鉅亨網新聞中心


機構眼中市場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大盤齊漲齊跌的時代已經過去,“看指數炒股”的老套路正在被市場拋棄,研究細分行業以及側重個股分析將成為未來真正的賺錢利器。

據中國證券報12月18日報道,“別老盯著上證綜指!”不上不下的上證綜指讓一些投資者變得沒有耐心,面對MSN上重復的請教,一位私募操盤者頗為無奈地回復,“它的漲跌對賺錢越來越沒指導意義”。

在諸多機構眼中,過去的一年,市場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大盤股與中小盤股徹底分道揚鑣。也許未來,有更多的股票臥地不動,但一定會有新的股票演繹當年萬科和蘇寧電器的高成長神話。“看指數炒股”的老套路正在被市場拋棄,研究細分行業以及側重個股分析將成為未來真正的賺錢利器。

再見,齊漲齊跌


“你可以鎖倉,然后出去旅游”,上述私募操盤者通過MSN簽名檔如此勸告客戶,“并不是我看好接下來三個月的走勢,只是怕他們忍不住”。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他已經幫助一批客戶提前埋伏了首創股份等環保股、沈陽機床等高裝股。在他看來,過去一年的走勢足以證明大盤漲跌與這些具備長期利好的股票關聯度越來越小,即使大盤接下來進入節前的冬歇狀態,也不會掩蓋他們的光芒,“何苦每天看著股指漲跌心里添堵”。

這種看輕大盤的邏輯正獲得越來越多人士的認可。近期私募圈的一次聚會上,北京和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澤剛斷言,“今年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一個兩極分化的市場”。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師陳祥生說,在2006年-2008年的股市周期內,滬深300指數與中小板指走勢基本相同。但進入到2009年,小盤股表現開始強于大盤股,特別是進入10月以后,兩個指數表現開始分化:中小板指一路上漲,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基本處于橫盤整理。

在2010年7月開始的這輪行情中,滬深300指數依然不見起色,但中小板指卻悄然發生著巨變,已經超越2007年牛市的最高點,創出歷史新高。“目前,這一趨勢仍無逆轉跡象”,陳祥生說。

就兩個指數的估值來看,體現得更為明顯。滬深300指數PE自2009年中創出高點后就不斷下跌,2010年長期徘徊在17倍左右。反觀中小板指,估值水平在2009年一直保持在相對高位,進入2010年更是不斷抬高。就兩個指數的估值比來看,其上升拐點自2009年中就已出現,在此后的一年半時間里,該比率不斷擴大,目前已達到2.4的水平。

放棄慣性思維

面對冰火兩重天的行情,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成介紹,在2010年初,國泰君安曾想用投資時鐘(美林證券于2004年提出的一種自上而下,基于“經濟階段劃分”、“資產輪動”和“行業輪動”的投資方法)來解釋市場。但2010年,股票市場圍繞投資時鐘跑了兩圈,這意味著自上而下選擇股票的方法很難奏效,“主力很聰明,買入了大量小股票,消費股、新興產業股,按照業績、政策支持和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挖掘投資機會”。

而調結構的宏觀政策大局也左右了大盤的結構。一位資深私募人士大膽斷言大盤齊漲齊跌、賭對了大盤就能賭對收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在他看來,投資者喜歡追求股市的短期回報,忽視了大行業成長周期帶來的誘人回報,“這是被大盤慣壞了的投資慣性思維,過去20年這招管用,但在‘十二五’期間,一些行業在決策層眼中會變成明日黃花,另一些行業則是升起的新星,所以不能再抱著大盤買賣個股”。

與其觀點相似,看好消費等板塊的中金公司資產管理部執行總經理盧赤斌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消費等主題所帶來的收益率將超越整體大盤的收益率。盡管這類股票與一些大盤藍籌股比較估值更高,“但是做投資并不是簡單地比估值,還需要關注其他因素。例如,成長性、利潤率,所以今年相對貴一些的股票,明年看來其估值就不高了”。

淡化大盤

“盡量淡化大盤,關注個股”,掌管著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最佳資產管理產品的浙商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總經理周良談及明年的投資時表示,未來想在股市里獲得超額收益將著重對個股選擇。“影響大盤的信息更為公開,較少存在不確定性,想作出比別人更準的判斷很難,還不如把精力花在對個股的挖掘上。個股更容易存在信息不對稱性,取得超額收益”。

“短期內A股的估值中樞將繼續維持在目前水平,長期看估值中樞將由經濟增長和流動性收緊雙方的力量決定,上移的概率較大。”陳祥生說。在他看來,2011年大盤股仍將受制于自身原因或外部約束,保持在低估值水平,而小盤股的核心動態市盈率將在40倍上下,依然是投資的首選。“大盤股低估與中小盤股高估并存的局面將持續存在,這一分化的結構將延續到我國經濟轉型順利完成”。

新興行業帶來的投資機會幾乎被所有接受采訪人士看好。李澤剛表示,“我感覺很意外的是,在市場全流通、產業資本更大規模介入資本市場后,股票的波動性絲毫沒有降低,尤其是中小盤股波動性仍然很大。未來三至五年,上漲五倍甚至十倍的機會一定在新興行業中產生。

2011年,他看好“一個大行業、兩個小行業”。大行業指的是高端制造業,兩個小行業則是通信和互聯網運營與環保,“仔細觀察新興產業,在新一輪政策指引下,環保行業可能會出現產業需求的爆發性增長,環保公司多數規模較小,未來面臨著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的機會”。

免責聲明:投資論壇是世華財訊提供各領域專家共享投資分析與知識交流的專業財經園地。所載資料純屬作者或作者所在機構言論及觀點,世華財訊不予以編審,同時對該資料及因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