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早秈稻振蕩走穩為主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受政策調控、期現價差較大等因素影響,早秈稻期價自11月16日創新高后大幅跳水。在國家政策的嚴厲調控之下,早秈稻難現前期的輝煌,但從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保障農民種植積極性上看,政府又不會讓早秈稻價格繼續大幅下跌。因此,早秈稻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后市將以振蕩走穩為主。
  
一、政府組合調控、加息預期壓制早秈稻期價大幅上行
  
近期,政府采取一系列調控措施,先是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25個基點,隨后修改《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最后上調保證金、擴板、取消手續費優惠等。以上種種措施,無一不顯示出政府調控物價、控制通脹的決心。有理由相信,以上措施只是一個前奏,后期政府可能會繼續出臺更嚴厲、更詳細的措施來調控基礎商品價格。而近期央票一、二級市場利差倒掛幅度的不斷擴大,需求端的極度萎縮已使央票發行陷入困境。與此同時,市場流動性注入的動力卻依然不減,央票發行利率上調已是一觸即發,導致再次加息預期升溫。
  
政策壓力傳導至早秈稻期貨市場,使部分資金受壓離場,成交和持倉萎縮,早秈稻期價下行趨穩。同時對農產品現貨上的相互串通、惡意囤積、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的行為進行打擊和加大糧食、油脂類的市場供應,有助于農產品現貨價格的穩定。玉米、小麥等相關品種價格的下行,又使早秈稻“比價偏低”的影響趨弱,繼續上漲動能不足。
  
二、早稻期價繼續下行空間有限
  
早秈稻此輪大幅上漲的根本原因是由比價偏低和成本推動造成的,而流動性充裕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本年度受天氣影響,早稻和中晚稻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對于國家龐大的庫存,本年度減產不足影響我國稻谷的供需。但單產的下降影響了農民的收入。今年,政府大幅度提高稻谷托市收購價,從理論上講,農民的種糧收入應該是增加的,但事實相反。一方面,本年度收購價上調增收的幅度難以彌補本年度早稻單產下降所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由于早稻種植成本特別是人力成本的增加大大侵蝕了賣糧的利潤空間。預期收入的減少使農民惜售,而棉花、小麥、玉米、菜籽油等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行又使稻谷的價格顯得更低,加劇了農民的惜售情緒,直接導致本年度早稻收購量特別是國有糧食企業的收購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據統計,截至9月30日,8個早秈稻主產區社會各類糧企累計收購2010年產早秈稻676.1萬噸,同比減少129萬噸。其中國有糧企累計收購425.8萬噸,同比減少177.7萬噸。截至11月20日,14個中晚秈稻主產區各類糧食經營企業累計收購今年新產中晚秈稻934.5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135.1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454.8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289.6萬噸。國家儲備糧源數量減少,不利于國家對糧食市場的控制,會給我國的糧食安全帶來隱患。從農民賣糧的習慣性行為來看,歷來是“賣跌不賣漲”。因此,在惜售—搶購—提價—惜售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中,必須對其進行控制,下跌將是必然。
  
從農民收入的角度來看,種稻收入下降,農民會減少稻谷的種植,轉向利潤高的其他農副產品的種植和生產上。而今年棉花、玉米、油菜籽的高價給農民帶來巨大誘惑,減少下年度稻谷的種植面積也在情理之中。而稻谷種植面積的減少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更大。早稻及稻谷現在的本質就是國家維護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之間的博弈。筆者認為,經過大漲大跌之后,早稻期價趨于穩定,主力合約1105目前在2300附近振蕩,而現貨價格近期也止漲企穩,部分地區出現小幅下挫,目前的期現價格比較符合各方利益。因此,在稻谷剛性需求及國家托市的支撐下,繼續下行空間有限。
  
總體來看,充裕的流動性短期內難以改變,尤其是在全球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之下,但歐元區經濟惡化所帶來的危機很可能會使歐元遭遇國際投機力量的空前阻擊,美元將面臨一個長期的上漲過程,給大宗商品造成極大壓力。對于早秈稻,目前在流動性充裕和國家調控、增收和維穩之間的矛盾中徘徊,后市將以振蕩走穩為主。

(申銀萬國期貨 陳栓)

(王德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