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伊利"互咬",窩里斗必然兩敗俱傷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直對中國乳制品信賴有加,“伊利”和“蒙牛”則是我的最愛。這兩家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公司,一家在上海上市,一家在香港上市,都是證券市場中被人津津樂道的“績優股”。伊利和蒙牛都誕生于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草原哺育的優質奶源讓企業能夠產出優質產品。蒙牛的老總還是從伊利出來的人,有許多員工也在兩家企業呆過,兩家公司可謂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照理說,兩家公司應該親如兄弟,伊利年長一些為兄,蒙牛年幼一點為弟,兩家應該攜手共進,共創中國乳業的美好明天才是。可惜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兄弟鬩墻”,國人往往好內斗,“兄弟殘殺”,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前兩年,伊利和蒙牛就為誰是中國銷量第一而暗暗較勁,這邊說我是第一,那邊又宣布他才是第一,搞得我們消費者一頭霧水。當然,企業之間總是存在著競爭的,你打價格戰也好,促銷戰也好,只要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只要不擾亂市場、違反法律,消費者還是樂于看到的。因為競爭的結果會讓消費者得到實惠。
然而,兩家已經站穩腳跟的大公司,都號稱要做“良心企業”的乳業巨頭,這次偏偏被曝光使了“陰招、損招”。先是伊利集團發布聲明:2010年7月中旬我們在部分網絡媒體發現大量攻擊我公司產品、品牌的言論、報道。經警方縝密偵查,此案涉及蒙牛乳業液態奶事業部的產品經理安勇、北京博斯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蒙牛乳業總裁助理楊再飛兼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其副總經理趙士勇為蒙牛乳業首席顧問)等相關人員。而蒙牛集團在承認有此一事時也再三聲明:安勇在做損害兄弟企業的事時,沒有向任何人請示,擅自而為。目前,安勇已被公安機關批捕,并已被蒙牛集團除名。下一步,我們將痛定思痛......堅決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并且扔出幾年前的猛料:經公安機關查實,2003年到2004年間,伊利集團曾花費超過590萬元,雇傭公關公司對蒙牛公司進行新聞攻擊。蒙牛的意思很清楚,伊利你叫什么屈呀,你們的手段比我們更黑、更狠,我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面對兩家公司的“互咬”,我在暗暗心驚的同時也感到無比痛心。本來,看著超市貨架上國產牛奶一統天下的局面,我還非常欽佩:國貨終于可以在這個領域打敗洋貨了!然而前年爆出的“三聚氰胺”事件,讓國產乳制品形象一落千丈。在三鹿破產、各企業洗心革面好不容易恢復了一點元氣后,現在又爆出“伊利、蒙牛互潑臟水”事件,這不能不讓消費者們寒心。兩家企業不管再怎么解釋,這種小人之為怎不令人擔心?一家競爭手段如此卑劣的公司,讓人們怎么相信他的誠信,怎么放心他的產品,怎么會不懷疑他為了逐利而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蒙牛和伊利眼下的口水戰依舊沒有停息。其實這樣的事情根本沒有贏家,只會出現兩敗俱傷的結局。而偷著笑的,會是國際乳業巨頭。只要你這里天下大亂,他們何愁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機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