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真空期"如何選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24 09:04
由于經濟數據繼續走弱,全球對經濟二次探底的憂慮繼續升溫。在這種情況下,海外市場加劇震蕩制約著A股市場的反彈,加之國內政策正處于令投資者茫然的“真空期”,A股股民最近很“煎熬”
政策不斷推出
受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預期,A股的反彈速度已經出現明顯放緩。國內投資者不禁要問,“如果國外經濟再度出現大問題,我國經濟是否會受到較大影響,從而引爆股市的系統性風險?”
對此,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陶敬剛指出,目前我國宏觀經濟放緩仍在持續,但政策走向卻越發明朗,系統性風險突然爆發的幾率很小,市場仍將維持一段時間的震蕩調整。政策利好釋放的節奏決定了市場的波動節奏,投資者在政策“真空期”間應更多地關注結構性行情。
雖然目前A股政策面有些“悄無聲息”,但陶敬剛表示,“房地產政策、經濟底線、經濟底部等困擾市場因素的能見度在逐漸提高。上周,管理層經濟政策意圖進一步明朗化,總體上可以概括為:防范風險,調理經濟,整頓金融。”
首先,管理層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政策逐步化解可能造成經濟運行失控的風險,包括房地產調控不放松態度的進一步清晰,調控從4月份的緊需求轉向促供給(打擊囤地囤房、收緊信貸和預收款資金等),引導房地產市場軟著陸。
其次,“保增長、調結構”政策仍在不斷推出,包括1.5萬億元投資的廣西區域規劃、東北振興規劃(以及傳聞中的內蒙古規劃)顯示了自上而下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和改善區域結構的政策意愿;新興產業方面,特高壓規劃、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政策在逐步推進。
第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這一金融風險的清理正在加速進行,有望為支持經濟發展提供健康的金融環境。
反彈尚未終結
盡管目前A股的反彈腳步已經明顯放緩,但市場人士認為,現在還不能說A股反彈已經終結,雖然短期反彈受到海外市場震蕩的制約,但中期來看反彈依然可延續。
上海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類似銀行股那樣的大藍籌仍在估值底部徘徊。銀行股一旦出現補漲,那將是大盤反彈的最強動力。”
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于海濤認為,目前代表指數的主要群體銀行等藍籌股仍在底部,低估值決定短期難有下跌空間,而這部分群體的補漲或成為未來市場沖關的主要動力。同時,消費類品種已經連續調整4個交易日,短期也具有技術性反彈動力。
同時,對一些前期出現連續上漲或者炒作過度的股票,投資者應提高警惕,他們的股價往往“高高在上”,同時市盈率也高得離譜。于海濤認為,“這部分品種或是下一階段反彈終結的主要做空力量來源,需在此輪反彈末尾注意這部分群體風險。”
三大擇股主題
上有題材股回調的風險,下有銀行大藍籌股等待補漲,大盤正處于“三夾板”式尷尬局面。投資者應該根據何種思路進行投資呢?對此,國金證券認為,近期投資者可以關注三條投資線索。
首先,繼續看好業績增長確定的食品飲料、商業貿易、醫藥等消費股和水泥、煤炭等消耗性投資品。其中,水泥行業目前的估值并沒有完全反映“調結構,即供給面落后產能淘汰與行業整合加速的預期”,是獲得相對收益的重要行業。然而,投資者也需要關注房地產行業進一步的緊縮政策預期對它的影響。
其次,一些受政策利好推動的區域板塊、新興產業仍將是市場的熱點。業內人士認為,投資者可以根據區域板塊輪動的特點,踏穩節奏進行短期炒作。
第三,并購重組的軍工股、BDI(國際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上漲刺激的海運股也是值得關注的品種。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