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資企業利比亞損失幾何?最大風險是保函

鉅亨網新聞中心


各方普遍猜測的中資企業在利比亞的最終損失,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

昨天下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綜合部主任張湘在開年發布會間隙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通過與會員企業溝通的結果來看,目前最大的損失風險為保函,中資企業在當地銀行被凍結的流動資金,以及在戰亂中,工地可能損失的設備等。

“項目總投入的資金與實際損失是兩回事,對外承包工程項目一般是對方要先付預付款才會進駐工人開始施工,而完工的部分大多也只有30%左右。”張湘表示,“因此,實際損失沒有外界傳言的那么大。”

焦點:何時返回


據張湘介紹,目前中資企業在利比亞的項目幾乎都屬于剛開工不久,涉及到的是“預付款保函”:又稱還款擔保,是指向工程業主(受益人)保證,如申請人未能履約或未能全部按合同規定使用預付款時,則銀行負責返還擔保函規定金額(或未還部分)的預付款。大概為總標的金額的10%~15%。

通常情況下,在承包商完成了預付款支付的部分,并開始進入到進度款的時候,業主會將預付款保函還給承包商,由承包商還給銀行,取消這份保函。

“由于利比亞的戰亂,中國企業被迫撤離,大量的預付款保函還在業主手里,無法到銀行做準備金解凍。在正常的情況下,業主方若不滿意,就可以向承包商提出疑問,并索賠。”張湘對本報記者指出,中國企業是在戰亂的背景下被迫離開利比亞的,因而迄今沒有遭遇索賠,但也非常被動。

此外,開出國際票據的銀行也出于風險的考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給一些中國企業開出了風險提示,比如希望能夠進行保函延期,“但是延期需要一定的費用,這些要承包商單獨承擔是不合理的。”張湘表示。

目前利比亞方面從政府到民間,都希望中國企業能早日回到利比亞,繼續之前剩下的工程,并參與到重建過程。然而,中方企業卻對于目前當地的安全局勢,包括合同條件、現有保函遺留問題、銀行賬戶解凍等商務條件的談判,以及簽證、貨物通關等技術性的問題,還有疑問。

今年2月4日到8日,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司長王沈陽帶領由商務部、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等若干家企業共同組成的一個工作組訪問了利比亞。這是自去年利比亞動蕩以來第一個到利比亞訪問的中國官方工作組。

接近赴利比亞工作組的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事實上,此次出訪只到了的黎波里、班加西兩個地方的少數工地,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情況。

“其實現在利比亞很多地方還是很不安全的,新任政府也還在組建之中,他們的執政能力還顯得不足,企業所關心的保函問題,似乎也沒有進一步的解決辦法。因為他們自己政府的相當一部分海外資產也已經被凍結了。”上述人士表示。

對外承包優勢明顯

在利比亞的受挫,讓新興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們,也開始將海外市場風險評估列入議事日程,而不僅單一地以海外拿到項目作為指標。

“歐美承包商較早進入這個領域,利潤高風險小的市場已經被他們占領;而中國承包商進入市場較晚,因此風險較大是難免的。”張湘分析說。

從昨日公布的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數據來看,2011年,受到年初利比亞、埃及等地局勢動蕩的影響,非洲地區上半年的合同量有較大下滑,新簽合同額152.8億美元,同比下降22.7%,但是下半年出現了強勁復蘇勢頭,安哥拉、阿爾及利亞等市場表現出眾,使得非洲全年新簽合同額達到457.7億美元,同比增長19.36%。

由于非洲市場勞務人員的大幅減少,去年12月末在外勞務人員81.2萬人,同比下降4.1%。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預計,2012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發展仍然面臨較大挑戰,包括全球經濟前景不容樂觀,資金流動性趨緊的情況一時難以緩解,地方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在個別市場有復蘇并強化的趨勢;來自于歐美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承包商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但是,另一方面,我國工程企業多年來形成的成本、技術和在發展中國家市場方面的優勢仍然明顯,2012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各項指標會高于2011年。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