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將深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今年初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明確提出,要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加強對詢價、定價過程的監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將繼續推進,相關措施將十分豐富。

 完善詢價定價機制

 去年底,尚福林曾表示,當證監會不再對新股發行價格實施窗口指導后,股票的發行價格一直往上走,這就說明市場對發行價格約束機制尚不健全,改革還未完成。

 “有關新股發行改革,大家討論的內容很多,詢價與定價可能會首先面臨改革。”國泰君安一位保薦人認為。



 目前,關于新股詢價環節的爭議主要是詢價對象的估值能力和道德水平,以及目前的兩步詢價安排的銜接問題。詢價機構初步詢價隨意性強,在新股不敗的情形下,參與詢價的機構為了提高網下配售成功率,往往會在累計投標詢價時選擇報價區間的最高價,機構投資者價格發現的功能大打折扣。新股定價中哪些因素值得考量,詢價過程中如何保證效率與公平,將是未來改革的重點。

 “未來是否將把詢價過程簡化,取消初步詢價,還在討論當中。如果取消是否有更完善、更合理的替代辦法?”這位保薦人表示。

 今年初,監管層表示,將加強對詢價、定價過程的監督,完善一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將研究修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優化發行條件和程序,提高市場融資效率;將出臺《保薦業務內控指引》,督促保薦機構進一步完善內控體系。

 相關措施尚待明確

 對于近期創業板股票出現破發,有分析師指出,高價發行的創業板新股或將成為破發重災區。在已經上市的50只創業板新股中,最低發行市盈率也超過40倍,最高的則達到百余倍。

 有學者建議,在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已從可能成為現實,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必須提高警惕,別盲目“打新”與“炒新”。但是,如何從制度上規避高市盈率、高價發行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待進一步明確。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建議:“一定要適當擴大上市公司的首發流通股比例,主要是大盤股的流通股比例。這樣才能使上市股票的流通價格從一開始就比較合理。”

 此外,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是否會引入存量發行制度,也為投資者所關心。業內人士認為,存量發行有助于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應量,降低市場炒作因素,減少限售股份積累。所謂IPO階段的存量發行,主要是指在公司IPO時,原有公司股東對外公開出售一部分股份。在海外資本市場,存量發行是新股發行中常見的一種操作,中資公司境外發行也經常引入這種安排。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