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產業鏈各方的"能力邊界"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目前基金市場需要“能力邊界理論”來規范這個產業鏈。具體而言,各參與方界定好自己的職責范圍,并把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做到最好,提高產業鏈的專業分工程度。
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證券投資咨詢機構、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場發展的核心“鐵三角”。投資者是市場資金的主要來源,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實際直接決定了股票的基本面,證券投資咨詢機構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分析,為投資者股票資產配置提供決策依據,三者分工明確但又穩定、持續地為股票市場發展提供有效的推動力。其中,證券投資咨詢機構通過“基本面分析+估值”研究,促進投資者淘汰了早期盛行的“技術分析”、“坐莊”等投資行為,使得國內股票投資者逐步走向專業化、規范化和理性化。正是十年前少數優秀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通過建立規范的股票研究體系所引領的“研究改革”,為十年來股市的投資、研究的“步入正軌”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國內基金市場的起步比股票市場晚了十年,當前的基金研究與投資產業鏈,就如同十年前的股票投資研究,盡管充滿無限生機,但又雜亂無章,不成體系。投資者和研究機構經常以自己對市場(包括宏觀、行業和個股)的判斷與理解,去判斷基金管理人投資決策的合理性,并以此為依據決定自己的投資,這種“越界”行為,實際上對投資者、基金公司及研究機構自身都非常不利。
站在基金市場發展的新起點上,優秀的基金投資咨詢機構有責任推動基金市場的“研究改革”,堅決摒棄空洞的、落后的基金投資方法論,引入專業的、規范的基金投資研究體系,通過研究體系改革,理清基金研究與投資產業鏈上各參與者的“能力邊界”與角色分工,讓“理性投資”在基金市場中生根、發芽。
面對目前基金市場中產品種類繁多、數量急劇增加、業績追求短期化、產品同質化等現象,我們認為解決之道在于各方參與者共同建立以基金基本面為核心的基金投資分析體系、以投資者性向分析為核心的基金投資咨詢體系及以能力界定為核心的分工體系,促進國內基金市場的蓬勃發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