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港股盤勢分析─熱錢不斷湧入 港股持續看好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香港盤勢
港股上週五受美股造好帶動,高開370點,後繼續向上,終收報24,876點,升341點或1.4%,全日成交擴大至1,338億元。指數成分股方面,中移動(0941) 升1.2%,收報82.3元;滙豐(0005) 升3%,收報88.15元。國企指數,高開196點,全日收報14,107點,升158點或1.1%。恒生期指升256點,收報24,789點,逆價差為88點。國企期指收於14,099點,升98點,逆價差為8點。
內需股方面,蒙牛(2319) 升0.2%,匯源(1886) 升0.4%,康師傅(0322) 升0.5%,中國旺旺(0151)升3.5%。科技類股方面,巨騰(3336) 跌 1.4%,富士康(2038) 跌1.8%。零售類股方面,百盛集團(3368) 跌1.0%,新世界百貨(0825) 升2.7%,體育用品股方面,李寧(2331) 跌2.0%,安踏(2020)跌1.3%。
二、觀盤重點
個股方面,香港上市黃金股走高,因金價達到歷史新高,瑞金礦業漲4.4%,招金礦業漲4.1%,紫金礦業漲3.5%。美元下跌,大宗商品及資源上漲,中海油升4%,中鋁升3.3%,神華升2.3%;收租股續受追捧,九倉及太古升近5%及近2%;液晶大電視有望下鄉,創維漲6.7%,TCL多媒體漲7%。公用類股走軟,港鐵公司、香港電燈、香港中華煤氣、中電控股均逆市下跌, 跌幅均小於1%。
內地股市上週五受美股大漲帶動,早盤跳空高開逾1%,迪士尼概念股受到追捧,但資源股沖高回落,令大盤高位遇到阻力,滬綜指最高升至3,145點,收報3,129點上升1.4%,創近七個月新高。美國股市週五小幅收漲,因美國共和黨在期中選舉中獲勝以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美聯儲)向經濟進一步注入低成本資金的消息令投資者振奮.
今日港股展望,在美元貶值與港股IPO的火熱推動下,海外熱錢不斷湧入,推動港股持續向好,預計後市港股仍有向上動力,但需警惕短期獲利盤湧出。
三、今日要聞
多項數據今周出籠 輸入通脹難擺脫內地CPI料續升惹加息憂慮
內地本周將公佈多項重要數據,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將再度成為市場關注點,食品價格持續上漲,推動10月通脹將進一步攀升,市場平均預測10月CPI升至4%,較9月的3.6%,按月升0.4個百分點,再創兩年新高,恐增加市場對人行再度加息的憂慮。
四新股本周出籠 熔盛大錳矚目
大市暢旺,新股集資陸續有來,本周最少有四隻新股登場供投資者選購。齊齊於今天招股的,有內地新興龍頭造船廠熔盛(1101),以及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大錳(1091),分別融資約178億及20億元。本周尾又有備受矚目的童裝股好孩子,以及醫藥分銷商金活醫藥招股。市場人士認為,現時市況下新股炒風將可延續,特別是概念長久不衰的內需消費類新股,可看高一線。美國推出QE2大肆印鈔,令熱錢充斥,炒風極盛,這對正計劃集資的新股可謂最好時刻。資金齊炒供求下,再加上獨特賣點,抽水行動隨時叫好又叫座。凱基證券亞洲營運總裁鄺民彬坦言,現時市況下新股表現不會太差,「只要大市未來不要大跌,各類新股都應有市場」。
創益擬進軍光伏電站
10月初上市的半新股創益太陽能(2468),挾新能源概念引起市場關注,公開招股凍資逾800億元,打入今年新股凍資榜前五名。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李毅上周在深圳接受訪問時表示,對光伏太陽能電站項目密切關注,希望太陽能薄膜轉化率達至9%且成本下降後,參與這市場競爭。
五礦挺「蛇吞象」 每股盈利增
五礦資源(01208)上月公佈以「蛇吞象」方式向母公司收購包括鋅、銅、鉛、金及銀的海外礦業資產投資組合Minerals and Metals Group(MMG),市場關注公司大量發行新股所帶來的攤薄效應,以及上市公司是否「買貴貨」。根據公司公告,MMG今年上半年盈利約2.226億美元(約17.36億港元),而五礦資源本身的業務盈利約5,400萬美元(約4.21億港元),MMG盈利約為五礦資源本來業務的4倍。
旭光擬發股涉110億 購大股東塑膠公司
旭光(00067)公佈,向包括大股東兼非執行董事索郎多吉,及另外兩名非執行董事王春林及張頌義等多名人士,收購從事產銷特殊工程塑料聚苯硫醚(PPS)樹脂、化合物及纖維業務的中國高分子新材料最多95%但不少於89.14%權益。交易代價以高分新材料全部股權116.35億元計算,以95%計算,即約110.53億元。90%代價由旭光按每股3.15元發行新股支付,餘款則由旭光以現金支付。
四、盤勢建議
港股上週受惠於美國Fed採行二次量化寬鬆政策,漲幅達7.71%,日均量達1054億元。觀察目前基本面與資金面兩部分,其中景氣面部分,美國ISM與中國PMI表現強勁,加上美國10月新增就業人數達15.1萬人,景氣維持復甦態勢,不過,失業率卻依然高達9.6%,且其中包含結構性失業,因遷移或技能不足等因素造成等類型失業狀況正在增加,此意謂失業率短期要大幅降低仍然不易,即美國景氣的復甦短期將依然緩慢,故美國Fed的每月將採購公債的二次量化寬鬆政策恐不易縮手,加上每月要買約350億美元到期的政府債券,合計未來將高達8500至9000億元的資金注入市場,風險性資產價格仍具上升壓力,其中香港因結合中國,且在制度上的優勢,股市與房市將持續受惠,不過,觀察短期香港與其他多數國家,大漲後於週五收十字線,獲利了結賣壓增溫,短期恐有修正的風險,可針對持股部份調節,不過,在資金面與基本面仍往正面發展下,拉回仍可站在買方,其中地產類股與資源類股拉回仍可留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