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上海未現"新地王",調控風險降溫拿地潮

鉅亨網新聞中心


“成交價48.28億元,折合樓面地價約35490元/平方米”。比想象的低。

昨日,被業界視作上海“準地王”的黃浦江沿岸E18地塊(9-3)(下稱“黃浦地塊”)在上海土地交易市場成交,買主為香港九龍倉集團(00004.HK)。

上述成交價低于業界普遍預期的“超50億元”,樓面地價也低于去年海航奪下的相鄰商業地塊,當時成交約36480元/平方米。新“上海地王”就此落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黃浦地塊溢價僅約40%,低于今年以來住宅用地76%的平均溢價率。業內人士分析,“30天付清土地款”的樓市新規,讓不少地產商資金鏈吃緊,在拿地上謹慎應對,下半年土地市場可能趨于平穩。


“30天付清土地款”

昨日,黃浦地塊的競拍方包括新鴻基地產(00016.HK)、中糧地產(000031.SZ)、九龍倉集團等巨頭。九龍倉集團最終勝出。

由于該地塊屬于上海浦東優質地塊,開標前,有20多家企業高度意向,5家企業參與競拍,并有3輪網絡報價,業內人士普遍預期激烈爭奪在所難免,以至于開標現場,土地交易市場擠滿了前來觀摩的業內人士。

不過,最后的中標結果卻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

地塊成交后,上海土地交易市場觀摩大廳炸開了鍋,現場頻頻有人發出疑問:“不是說預期在50億元之上嗎,怎么單價才35490元/平方米,比海航去年拿下隔壁一幅商業地塊的價格還要低?”

“50億元之上?那是不出錢的人說的話!”現場一位開發商代表認為,該幅地塊的重點在于如今“30天內付清土地款”的土地出讓新規下,總價太高。

同在現場觀摩的易居分析師付琦亦向本報記者指出,對于一般開發商來說,在融資渠道收窄、銷售回款速度仍舊偏慢的情況下,要按新規定在一個月內付清近50億元的土地款,確實具有難以承受之重。

其實,在該幅地塊開標之前,參與該地塊競買的一位開發商負責人就曾向本報記者指出,目前市場中多數開發企業資金鏈不寬裕,仍在高調拿地的企業,應該只能說資金情況較為健康而已。

下半年土地行情或趨穩

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信息是,近期各地住宅市場繼續延續著反彈勢頭,中原監測的9城市市場數據顯示,上周住宅總成交量已經連續第三周環比增幅一成以上。

而近期全國土地市場也頗熱鬧,短短2天內接連在上海、廣州和武漢三市拍出新地王——9月1日,上海松江廣富林低密度住宅用地2-5號以16488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成交,刷新該區域新“單價地王”;9月2日,廣州番禺中心南區4-2地塊被廣州城建以樓面價7282元/平方米取得,番禺“地王”再度被刷新;萬達將武漢東湖中央商務區核心地段2幅商住用地收入囊中,47公頃的土地總價達76億元,成為該地區新的“總價地王”。

不少業內人士曾據此認為,久違的上海“地王”將再度出現。但經昨日一役,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表達出其對下半年土地市場看淡的預期。

上海中原研究咨詢部經理龔敏認為,此次黃浦地塊單價低于行業預期,進一步證明了目前開發商越來越重視樓市未來開發風險的合理評估,體現了開發商理性拿地的一面。

付琦亦指出,目前市場中開發商的拿地熱情仍在,但卻不能無視政府頻頻釋放出維持調控壓力的信號。在對政策及行情變化作出保守預期的影響下,開發商已普遍下調了拿地價的上限。“預計下半年土地市場會保持目前的狀態,即較為平穩。”

不少人士認為,雖然包括九龍倉集團、合生、萬科等開發商在當下的圈地欲望依舊強烈,但基于多數開發商都下調了地價預期,預計下半年不太會出現盲目追高地價的情況。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