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尼:金融危機無可避免 若不完成金改 未來恐面臨更危急的考驗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2010-05-11 13:56
魯比尼表示,金融危機存在於資本主義的DNA中。(圖:紐約大學官網)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呼籲,為降低日後爆發經濟危機的機會,世界各國必須進行徹底的金融改革,而首先必須從分拆大型金融機構做起。
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魯比尼周一接受德國《明鏡(Der Spiegel)》週刊採訪時表示,金融危機事件層出不窮,倘若政府不採取必要措施,未來世界將面臨比此波更危急的經濟考驗。
他認為,從歷史經驗以及兩年多來一波波房市、銀行與債信危機可以看出,創新、冒險是資本主義的本質,而不可諱言的這些特點經常造成災難,因此根本上來說金融危機注定會不斷發生,如同是資本主義的DNA。
魯比尼說,有朝一日寬鬆的貨幣政策、財務槓桿漏洞以及放任的法規將再次出現,引發新一波災難。
曾成功預言次貸風暴的魯比尼表示,要降低日後金融危機發生的機率與殺傷力,首要之務就是重整金融體系。
他指出,目前這波金融風暴是由「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引起,但後來隨著摩根大通(JP Morgan)吃下貝爾斯登(Bear Stearn),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買下美林(Merrill Lynch),卻反而造就出更大的巨獸。而這些機構也心裡有數,即使日後再輕忽而闖禍,也終將得到政府就援。
即使美國政府目前已嘗試進行金改,但魯比尼認為腳步仍不夠快,他懷疑是否能在下一次危機出現之前及時完成,否則政府與民眾只能再次吃悶虧,被迫提供紓困。
他表示,倘若無法及時建立較完善的金融機構,下一次危機發生時,恐怕還需要付出更多經濟、就業、財政上的代價與努力才能解決。
他進一步解釋,目前如同超級市場般的大型銀行,一手包辦了消費金融、投資、避險基金以及保險等多樣業務,內容太複雜導致管理上的困難,執行長與主管機關均無法有效監控。因此,絕對有必要將它們分拆獨立,才能降低對整體產業的影響與殺傷力。
魯比尼主張政府重新採用金融監管法Glass-Steagall Act,嚴格規定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與保險公司不能涉足彼此業務,也不能互相持股。該法案於1933年通過,當時遭華爾街視為惡法,並再在多方堅持下於1999年廢止。
與此同時,魯比尼也呼籲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應更透明、商品證券化的規範應更嚴格、金融機構必須改變薪酬制度,而評等機構應調整營運模式以化解利益衝突。
對於目前處於燃眉之急的債信危機,魯比尼表示,希臘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目前歐洲危機已浮上檯面,而美國及日本或許今年內不會,但也終將面臨債台高築的問題。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全球主要國家不斷增加的財政赤字與主權債務。
為此,魯比尼強調在危機尚未全面爆發時,就應率先展開債務重整,預先為債務與債權人提出解決方案,此外,葡萄牙與西班牙也應及時進行赤字調節。
先前忽略希臘問題的態度,已浪費了太多時間,魯比尼認為歐盟錯失在前幾個月就提出紓困案的佳機,因而導致希臘問題擴大,並蔓延開來。而若不再儘速著手於其餘國家的債務重整,恐導致整個歐元體系的崩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