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楚光:中國社會張力過大應采取有效措施舒緩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鄭楚光9日表示,社會張力過大危害社會和諧穩定,舒緩社會張力是國家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國家機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舒緩社會張力,促進社會和諧。
中國政府網3月9日在線直播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16位委員代表作大會發言。全國政協委員鄭楚光發言的題目是《舒緩社會張力促進社會和諧》。?
社會張力是指社會各種力量之間的緊張狀態。近年來發生了一系列沖擊人們聽覺、視覺,乃至沖擊人們心靈和信念的事件。有聚眾圍堵政府機關的群體事件,有執法人員打死打傷無辜的粗暴執法事件,有違背社會公德和政府誠信的“釣魚執法”,有見死不救的社會冷漠,有開胸驗肺、斷指申冤的民怨。這些現象表明,中國的社會張力過大,累積速度過快。
一、社會張力過大的成因
1.社會基本價值觀和社會正義感缺失。社會處于轉型期,人們的行為既難以用共同的價值觀約束,也難以用法規制度加以規范。
2.法規制度對民眾利益的保護存在漏洞,民眾維權難、成本高。有些法規制度保護民眾合法權益的條款不具體、責任主體不夠明確,還存在一些部門利益制度化的問題,法規、制度存在的漏洞容易被惡意利用。
3.政府部門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存在職能錯位、依法行政不夠到位。如政府介入商業性的征地和拆遷,強征強拆,引發群眾不滿,也將自身推向風口浪尖。
4.部分公權部門和社會服務機構存在官僚主義作風和冷漠現象,加劇了社會不信任感。政府部門對民眾求助反應不及時、司法部門處置不力等情況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數公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貪贓枉法、處事不公加劇了社會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由居家怕盜、買賣怕假、交往怕騙,逐步發展到守法者怕欺、怕吃虧。對一些本可通過正常途徑解決的問題,民眾卻采取了過激的方式。
5.民意表達機制不夠健全,訴求渠道不夠暢通,底層民眾的實際狀況和利益訴求難以及時上傳。
二、舒緩社會張力的對策建議
1.發揮國家機關的社會教化作用。著力構建社會普遍認同、能夠指導和約束社會運行的基本價值觀和基本行為規范,培養民眾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
2.探索有效的社會利益均衡機制。在中國,貧富差距、勞資差距、城鄉差距將長期存在。這些差距的核心是貧窮者生計維艱,心理失衡;勞動者的收入偏低,基本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保障亟待加強。建立社會利益均衡機制的核心是縮小差距,調節利益關系。關鍵是提高低收入勞動者的收入,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障農民與農民工的基本權益。
3.降低民眾維權的代價。從法規制度、工作機制、責任追究等方面入手,為民眾合法維權提供方便,降低民眾維護合法權益的代價。建立社會矛盾的快速化解機制,警方及時出警,公檢法及時立案結案,政府部門及時受理和處理各類投訴,力爭在第一時間化解社會矛盾。
4.加大服務型政府建設力度,提高干部隊伍素質。政府要以向社會提供基礎性、普惠性和全局性的公共服務為目標,加大服務社會的力度。要把民眾關心的權益保護、社會的基本公平與正義等納入政府的優先公共服務內容。增強廣大干部的社會責任感,確保國家公務人員能夠聽民意、順民情、諒民苦、解民難,消除官僚主義作風和冷漠現象。
5.加強民眾利益訴求渠道的制度化建設。要把民眾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讓民眾享有更多的利益訴求表達的制度資源。解決不同人群在使用利益訴求表達制度過程中存在的不公問題。一是要進一步發揮人大、政協作為民眾利益訴求的主渠道作用。適當增加城鄉基層群眾在人大、政協等組織的代表和委員的名額;進一步擴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知情權、決策參與權和監督權。積極探索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聯系選民和界別群眾的制度。二是要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作為政府與民眾之間聯系的橋梁作用。三是要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進一步完善信訪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決策聽證制度,進一步發揮媒體的作用,重視網絡輿情。四是要探索基層民眾與政府之間的快捷溝通機制,讓基層群眾的真實情況和利益訴求能夠及時反映到政府有關部門。
總之,社會張力過大危害社會和諧穩定,舒緩社會張力是國家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國家機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消弭社會矛盾,舒緩社會張力,促進社會和諧。
(程曦?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