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異常致“高熱病” 南方生豬告急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由于氣候異常,南方養豬場出現了“高熱病”,死亡率較高,將影響南方生豬供應。
據中國證券報7月9日報道,“我養了50頭母豬,現在已經死了30多頭,300多頭幼豬也死得只剩下50多頭了。”廣西柳江縣27歲的生豬養殖戶蘭志略說,5月下旬以來,他養的豬開始發“高熱病”,打針、喂藥都不管用,打針反而死得更快!
2010年氣候異常,南方遭遇連續強降雨,高溫、高濕的天氣很容易導致豬的免疫力下降。另外,春節后豬肉價格連續下跌,豬飼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價格卻一路上漲,到目前為止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已經連續4個月虧損。為了削減成本,很多人只好在飼料上“動腦筋”。蘭志略說:“2010年大家都在賠錢,不得不用便宜的、霉變的玉米,豬吃不好,也會生病。”
福建省有養殖戶反映,在情況比較嚴重的詔安地區,90%的養豬場出現了“高熱病”,豬的死亡率在70%以上。“一開始只是零零散散地發病,5月20日以后開始大規模爆發。生病的豬眼睛和皮膚都發紅,不進食,死亡率很高。”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調研發現,一個多月前,南方的養殖戶陸續反映當地出現了“高熱病”。“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福建的部分地區,其中廣西的情況更嚴重一些。”
馮永輝說:“有的養殖企業一賠錢,連技術人員的工資都發不了,疫苗也就干脆不用了,這等于是把門打開放病毒進來。”
“2010年和2006年的情況特別像!”廣西玉林地區一位生豬養殖企業負責人表示,“2010年發的到底是什么病,技術人員不敢輕易下結論,拿去化驗,發現有藍耳病病毒。得了藍耳病的豬在癥狀上表現為發高熱,也就是俗稱的‘高熱病’。”
“2006年爆發的藍耳病可以說是整個生豬產業的一次浩劫,疫病大規模爆發,席卷全國。”馮永輝介紹,“到目前為止,2010年和2006年同期的情況很像。”2006年5月藍耳病最開始出現在江西省,當時的氣候條件和2010年類似,南方地區連續出現高溫、高濕天氣,首先爆發了細菌性的豬疫病,豬群整體的免疫力下降,進而引起繼發感染,藍耳病、豬瘟等病毒性疫病趁虛而入,癥狀上表現為混合性高熱。
馮永輝回憶,2006年生豬養殖企業也是從春節后開始虧損,到6月底連虧4個月。當年5月開始,中國南方也出現了連續的臺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
藍耳病對生豬市場打擊嚴重。業內人士表示,此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豬疫病。子豬的發病率可達80%甚至100%,對母豬的危害也極大,且有較高的死亡率。
“2006年6月份的時候,北京市場的豬肉價格才五六元一斤,藍耳病發展了整整一年,全國的生豬存欄量連續跳水,豬肉價格也一路飛漲。到了2008年5月,北京市場上的豬肉價格竟漲到了20元/斤!”馮永輝說。
農業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中國生豬存欄43,370萬頭,較年初減少7.53%,能繁母豬存欄4,700萬頭,較年初下降4.28%,生豬存欄量一直呈現小幅下降趨勢。
在中國的CPI構成中,食品價格占比33%左右,而豬肉價格又在食品價格中占較大比重。而且,豬肉價格還可能影響其它食品價格,如果豬肉價格出現大的波動,可能影響CPI走勢。
雖然廣東、廣西、福建三省生豬產量大約只占全國的13%左右,不是中國最大的生豬產區,但2006年糟糕的情形還是讓馮永輝有點擔憂。“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南方的豬疫病向全國各生豬主要產區擴散。”馮永輝說。
(王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