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前瞻:首爾峰會料成“雞肋” 大會難以解決大問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次貸危機后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即二十國集團(G20)取代八國集團(G8)——崛起為一個致力于解決全球經濟問題的首屈一指、卓有成效的論壇,主要受到該次金融危機的巨大規模和緊迫性所推動。但如今G20這一機制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因各國維持政策協調的意愿日漸削弱。
當下,由于沒有迫在眉睫的經濟危機將各國凝聚在一起,各成員國已開始再度各自為政、推行缺乏協調甚至相互競爭的保護主義政策,各國尋求國際合作的愿望和動力已經大幅削弱。與此相伴隨的是,G20的聲望已開始下滑,上次多倫多峰會幾乎可以歸為一次失敗的會議,而本周首爾峰會也可能成為“雞肋”,因各國在匯率和失衡問題上的爭吵已令政策協調難以出現突破,僅可能實現一些指導性規范和持續性內容,而東道主韓國能力所限也注定該次會議不會有大的突破。
匯率和失衡問題被市場廣泛認為是本次首爾峰會最重要和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議題。因美國11月3日單方面啟動規模高達6000億美元的國債購買計劃,大肆啟動“印鈔機器”,導致美元加速貶值和流動性如洪水猛獸般涌入新興市場,加劇新興市場和高增長國家通脹壓力和泡沫風險,引來各國猛烈抨擊。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方面也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指責美國正在用更多的債務來解決債務問題。本次首爾峰會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聲討大會”,變成各國相互指責的座談會。
首爾峰會前,全球對美國貨幣政策發表罕見的批評之聲,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財長蓋特納及總統奧巴馬紛紛出來辯護,修改和套用中國一貫的措辭稱“強大的美國經濟對全球更有利”。但未能止住外界普遍質疑之聲,包括美聯儲內部也對定量寬松政策能否有效刺激經濟增長持懷疑態度,并擔憂其潛在風險。美國政界尤其共和黨部分議員也對美聯儲和政府決定頗有微詞,稱這不僅無助于經濟,還有引發通脹回流 美國的風險,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不利于消費復蘇。
此前IMF年會和G20財長會上,美國財長蓋特納曾提出“經常帳計劃目標”作為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重要參考機制,這一度被視作緩解匯率戰最容易為大家接受的新設想,因這為中國提供更多政策空間而非人民幣大幅升值來緩解失衡。但該建議遭到經常帳盈余龐大的德國和日本的堅決反對,中國也并未領情,果不其然首爾峰會前蓋特納再也沒有提及之前的“經常帳量化目標”。
目前來看,本次會議上全球各國領導人可能達成共識,同意建立一個“預警機制”以監管過度貿易逆差和順差,具體可能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來實施對經常賬戶失衡的監管,并協調各方應對措施,以減少失衡。而對經常帳盈余或赤字是否失衡的參考標準,也將是標準不一,且不會成為強制性的政策約束,而僅僅是一種指導建議。各國還將承認修正失衡是個長期過程。
另外,G20還將竭力承諾反對保護主義,繼續刺激經濟更穩固復蘇,同時新興經濟體應加大防范資本大規模流動風險,并控制國內通脹和資產泡沫。G20還將在國際金融監管和銀行業新資本標準上取得持續性進展,并繼續落實已在IMF理事會上通過的投票權和代表權治理改革進度。
G20或許并不完美,但它是解決國際經濟和政策協調方面卓有成效的一個合法實體。全球經濟問題只有通過協調才能加以解決,盡管全球經濟再次遭遇大蕭條風險的幾率幾乎已沒有;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由G20替代G8已被驗證其正確性,如果沒有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參與,涉及全球目標的幾乎任何協議都無法達成。如果沒有G20機制,各國當前各自為政的保護主義做法,最終可能醞釀更大規模的貿易和匯率爭端,并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風險。
首爾峰會后從11月13日起,法國將接過G20東道主的大棒,繼續為G20的前途做出挽救。與此同時,法國因退休制度改革引發的全國性大罷工使總統薩科奇的民意支持度跌至歷史低點,為了能在2012年大選前挽回民心,薩科奇也正寄希望于從11月13日起為期一年的20國集團輪值主席生涯能給他帶來聲望。據外電報道稱,薩科奇為此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他想改革國際貨幣體系,使全球儲備貨幣不再僅限于美元,并想遏制大宗商品價格的過分波動,他甚至還想重塑全球管理制度,以使其更好地反映變化中的全球經濟和政治平衡。因此有人感嘆,如果連薩科奇都無法讓G20起死回生,恐怕G20恐怕真要淪落為一個單純的經濟論壇!
(桂強理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