榖價低迷 非關耕地增加 多吃米飯才是愛農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外傳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使得台灣稻米產量增加,影響市場供需導致榖價低迷!農糧署東區分署解釋,這樣說法太過牽強,榖價下跌導因於一期稻作盛產,加上國人少吃米飯,因此呼籲全民多吃米食,才能真正照顧台灣的農民。(劉敏娟報導)
花蓮實施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非常成功,新增的稻米耕作面積多達近700公頃,新增產量達4千多噸,外傳由於稻米產量增加,影響榖價下跌!農糧署東區分署副分署長羅文龍表示:這樣說法太過牽強,因為「小大政策」新增稻米產量佔全台生產面積比率非常小,榖價低迷的原因是因為99年一期稻作全省產量高,糧商庫存量高,資金壓力太大,因此無法用好的價錢收購稻穀,導致榖價下跌。
農糧署東區分署副分署長羅文龍進一步表示,只要參與稻米產銷專業區的農友都沒有受到影響,都能維持每百公斤1380元保證收購價格,相當於每公斤23元政府公糧(計畫收購)最高價格,而沒有參與稻米產銷專區的農友,就得自行找尋糧商收購,其實糧商已經大量收購99年一期稻作,但是國人飲食習慣改變,早餐幾乎不吃米飯,米食消費逐年降低,因此,農糧署除了積極為大佃農與糧商之間媒合稻穀收購外,也希望民眾多吃米,才是真正照顧台灣農民的做法!花蓮副縣長蔡運煌也呼籲:大家要多吃米啦,吃米更健康,也可以幫助農民度過困難階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