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市場"低迷"背后的故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4-14 10:35
3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5107億元,應該說這個結果非常符合監管部門的預期,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1.89萬億元,那么巨大的差異可以彰顯今年監管部門對于商業銀行信貸市場的調控決心和力度。據內部消息稱,在3月初有四家商業銀行由于信貸投放過于“熱情”被監管部門系統內通報,其中三家6個月內停止任何準入業務,一家被無限期中止準入。從目前的結果看,如此強烈的懲罰措施所起到的效應是不容置疑的,同時近期監管部門已經要求各家商業銀行重新審查貸款審批標準并按時上報。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之下,我們有理由相信4月份、5月份的新增貸款數據并不會出現太大起伏,從歷史規律來看還會出現下降的趨勢,信貸市場總體形勢依舊會保持低迷。
那么,信貸市場低迷的背后到底隱藏了什么?約束地方融資平臺和限制新增開工項目特別是房地產項目,成為這次信貸緊縮的主要目標。從目前的情況看,在局部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沒有預想的那么有效。經過了兩個月調整的房地產市場近期重新井噴,讓我們越發明白巨大的潛在需求才是房地產市場持續景氣的關鍵因素,緊縮政策只能讓部分房地產商的融資渠道從商業銀行轉移到信托或其他金融機構,其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資金監管力度的下降和融資成本的提高;地方融資平臺的新增融資額度基本叫停,但原有的窟窿已經夠大了,金融機構不得不去維持這個窟窿,畢竟它還算是政府信用。如此,信貸市場緊縮并沒有起到抑制通脹的作用,通脹已經越發明顯,通脹的走勢與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關聯度越發緊密,基本保持周期性的同步。
當信貸緊縮并沒有起到預想作用的時候,我們認為有必要維持甚至放寬現在的信貸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和地方融資平臺更多地從準入、框架制度、稅收等非金融政策手段去調整,而不是僅僅依靠貨幣政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