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北京人健康報告:已進入老齡社會 富貴病郊區趕超城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5-14 10:59


北京市2009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顯示,戶籍人口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3.6%,北京已進入了老齡社會;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等“富貴病”郊區趕超城區。

據北京日報5月14日報道,北京人健康狀況如何?5月13日發布的《北京市2009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將給出答案。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首次編發的“人群健康狀況白皮書”,也是落實市政府《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的重要舉措。北京力爭通過十年努力,建設成為擁有一流“健康環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務”的國際化大都市。

《報告》顯示,2009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0.47歲,較全國平均水平高7歲,與世界高收入國家水平齊平,已經達到北京“十一五”衛生事業規劃不低于80歲的目標。


傳染病在北京人死亡原因中從首位已經下降到第十位,半數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壓,沙眼、蛔蟲等疾病在兒童中發病率已經非常低,青少年身高增長速度趕不上體重增長速度……《報告》分為八個部分,對本市人口出生死亡情況、慢性疾病發病情況、傳染病發病情況、殘疾與精神疾患狀況、兒童青少年健康狀況、醫療衛生服務、公共衛生等都進行詳細的數據統計和分析。

衛生部門表示,從今年開始,每年發布一次“北京市人群健康狀況白皮書”,向社會公布北京人的健康狀況。北京市還計劃公開征集“健康北京人”標準。

此外,《報告》最后一部分公布了18個區縣的多項健康指標,例如各區縣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惡性腫瘤發病率、傳染病發病情況。據了解,本市將建立全市和區域健康狀況評價體系,計劃對各區縣健康促進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導與評估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區縣的年度考核內容。

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0.47歲

報告摘要:2009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0.47歲。其中,男性78.63歲,女性82.37歲,女性高于男性3.74歲。

解讀:北京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副主任謝學勤介紹,人均期望壽命指當年出生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這里指的是2009年出生的孩子平均預期壽命是80.47歲。

自2005年北京市居民期望壽命達80歲后,期望壽命處于緩慢遞增階段,近年來每年平均遞增約0.1歲。這是因為北京期望壽命已經達到一個很高水平,增長空間有限。

下一步,衛生部門的任務是提高居民的健康壽命,不能只是帶病生存,而是要提高生存質量。

去年出生男孩比女孩多3,000多人

報告摘要:2009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數為89,353人,其中男嬰46,373人,女嬰42,968人。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08:100。

解讀:盡管一年中出生的男孩比女孩多了3,000多人,但整體看,男性自然增長率卻低于女性,原因是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并且各年齡段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2009年,北京市戶籍人口死亡數為73,147人,其中男性40,879人,女性32,268人。

年齡別死亡率曲線呈魚鉤狀,即在嬰兒期出現一個死亡小高峰之后迅速下降,5歲至14歲組死亡率降到最低,以后隨年齡的增長死亡率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本市已進入老齡社會

報告摘要:戶籍人口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68.8萬,占13.6%。

解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老齡化社會的定義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60歲以上的人口占該國家或地區人口總數的10%或以上,或者65歲以上的人口占該地人口總數的7%或以上。據此,北京已進入了老齡社會。

北京人疾病譜發生變化

報告摘要:傳染病在北京居民死因中的位次從解放初期的首位降至去年第十位,死亡率5.05/10萬,占總死亡的0.85%。惡性腫瘤自2007年開始,已連續三年成為戶籍人口的首位死因,占總死亡的25.72%。

解讀:2009年北京市戶籍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

謝學勤表示,近幾年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有所下降,廣泛開展的健康教育起到了作用,這些慢性病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飲食方式等進行干預。而惡性腫瘤目前干預手段還很有限。

北京不是惡性腫瘤高發地區

報告摘要:2007年北京市共報告惡性腫瘤新增病例32,406例,發病率為259.36/10萬,比2006年(161.88/10萬)上升3.30%,10年來年平均增長率為2.58%。

居前10位的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宮體癌、食管癌,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占總數的30.92%。

解讀:北京市腫瘤登記處負責人王寧介紹,雖然北京市腫瘤發病率這些年一直在上升,但這與北京城市老齡化相吻合,與全國其他地區對比,北京并不是惡性腫瘤的高發地區。

近些年,北京人的腫瘤發病情況有所變化。過去以食管癌、胃癌等發病率比較高,現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女性乳腺癌、子宮癌等有所提升。肺癌、乳腺癌分屬男女第一大癌。

約三成居民患高血壓、血脂異常

報告摘要:北京市18至79歲常住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30.3%。50歲及以上中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超過了50%。

北京市18至79歲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8.6%。

北京市18至79歲常住居民血脂異常患病率為34.7%。

北京市18至79歲常住居民肥胖率為19.1%。

解讀: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專家李剛介紹,本市50歲以下男性高血壓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50歲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這與國際上很多國家情況一樣。女性在更年期以后,發病率會超過男性。

富貴病郊區趕超城區

報告摘要:城區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8.1%,郊區居民為34.8%,郊區高于城區。城區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8.7%,郊區居民為8.4%。城區居民肥胖率為17.5%,郊區居民為22.5%。城區居民缺乏體力活動率為30.7%,郊區居民為37.1%。

解讀: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這些百姓俗稱的“富貴病”已經成了郊區居民的常見病,本市郊區慢性病的患病率已經逼近甚至超過城區。參與起草《報告》的市疾控中心專家焦淑芳介紹,從近些年兩次監測看,高血壓患病率都是10個遠郊區縣已經大于城八區。糖尿病患病率城郊已經非常接近。

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京郊、特別是山區經濟發展由滯后到提高的速度較快,體力勞動的機會和強度減少,體重增加。

傳染病多是“時髦病”

報告摘要:2009年北京市共報告甲乙丙三類法定傳染病27種,報告發病數137,923例;報告發病數居前10位的病種依次為: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痢疾、甲型H1N1流感、肺結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梅毒、流行性腮腺炎和淋病,占總報告發病數的97.47%。

除甲型H1N1流感外,2009年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與2008年相比下降0.93%。

報告死亡病種從高至低依次為: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肺結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狂犬病、痢疾、梅毒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解讀:與20多年前相比,北京傳染病的病種已經發生變化,多了很多“趕時髦”的病,例如甲流、手足口、艾滋病,與國際上傳染病發病情況基本相同。市疾控中心免疫預防所所長吳疆介紹,目前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下降了很多。2009年病毒性肝炎總發病率與2008年相比下降了17.54%。其中甲肝與未分型肝炎下降幅度較大,分別下降43.71%和37.12%;乙肝下降了19.34%,丙肝下降了5.98%,戊肝下降了10.28%。

青少年個頭增長遜于體重增加

報告摘要:北京市18歲年齡組男生平均身高達到174.51厘米,女生平均身高達到161.37厘米,男生平均身高比全國平均值高3.51厘米;女生高2.47厘米。

北京市18歲年齡組男生平均體重達到66.71千克,女生平均體重達到55.29千克,男生平均體重比全國平均值多6.41千克;女生平均體重比全國平均值多3.79千克。

男生身高11歲至13歲是身高增長最快的年齡。16歲以后男生身高增長逐漸趨于平緩。女生10歲至11歲是身高增長最快的年齡。14歲以后女生身高增長逐漸趨于平緩。

解讀:“北京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要低于體重和胸圍的增長速度。”北京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所長段佳麗表示,中小學生能夠達到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比例還不夠高,還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與上一調查年(2000年)相比,北京市7至18歲男、女學生身高平均增長1.01厘米和0.39厘米,體重平均增長2.19千克和1.23千克,男、女學生胸圍分別平均增長1.31厘米、0.60厘米。

2008至2009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9.51%,比2007至2008學年度上升了1.2個百分點。肥胖率是小學高于中學。小學五、六年級學生肥胖檢出率最高,六年級學生達到25.87%。中學隨著青春期開始,長個頭,女生控制飲食,因此肥胖率均有所下降。

小學入學近視率已到三成

報告摘要:2008-2009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9.09%,比2007-2008學年度上升了2.13個百分點。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40.98%,初中生為62.28%,高中生為80.16%,職業高中生為58.76%。男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4.62%,女生為63.77%,女生高于男生。

2008年9月新入學的小學一年級新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已達到36.28%。

解讀:以往社會都關注中小學生的視力問題,而《報告》顯示,視力不良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小學一年級入學就有三分之一近視。段佳麗分析,這與目前從幼兒園就開始教孩子學習有關,有些孩子2、3歲就開始寫字,看書。此外,手機、電腦、電視等對孩子視力發育也有不良影響。

段佳麗表示,由于生活環境衛生狀況改善,原來兒童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如沙眼、蛔蟲、缺鐵性貧血等,目前發病率都非常低。

勞動力人群體育鍛煉不足

報告摘要:北京市成年(18至79歲)常住居民缺乏體力活動率為32.7%。18至29歲組缺乏體力活動率最高,男性為41.8%,女性為52.2%。

2008年北京市有23.16%的學生每天體育鍛煉時間超過1小時,還有15.14%的學生幾乎每天的鍛煉時間均未達到1小時。

解讀:焦淑芳表示,最缺乏體力活動的反而是勞動力人口,也就是25歲至65歲的人群,學生在學校里有體育鍛煉,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大都進行體育鍛煉。

大學生和中學生每天體育鍛煉達到1小時的比率隨年級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初中生最高,為32.14%,高中生為18.84%,大學生最低,為6.22%。

三成大中學生嘗試吸煙

報告摘要:北京市18至79歲常住居民吸煙率為29.0%。北京市大、中學生嘗試吸煙率為30.0%。男性40至50歲組吸煙率最高,達到66.8%;女性70歲以上年齡組吸煙率最高,為9.3%。

解讀:從整體人群看,男性吸煙率為53.9%,女性為3.0%,男性遠高于女性。但大學和中學男生嘗試吸煙率為39.9%、女生為20.9%。女性學生的嘗試吸煙率不低。

此外,普通中學學生的嘗試吸煙率高于重點中學學生,職業高中學生嘗試吸煙率明顯高于其他類型學校。

飲酒造成精神障礙占精神發病第四位

報告摘要:北京市18至79歲常住居民飲酒率為44.2%。男性飲酒率為68.1%,女性為19.4%,男性遠高于女性。男性40-49歲組飲酒率最高,達到74.2%,女性18-29歲組飲酒率最高,為25.4%。女性飲酒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降低。

解讀:去年本市新診斷重性精神疾病5,851例,其中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礙156例,在精神疾病的發病中占第四。

(王彥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