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應”重創維C銀翹市場 零售下降近四成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維C銀翹片陷入“不良反應”漩渦,引發消費者擔憂藥品質量,致使整個維C銀翹片市場銷量呈現大幅下滑趨勢,零售市場下降四成左右。
據新快報10月15日報道,盡管國家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維C銀翹片不良反應≠質量問題,但其日前發布的《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不僅將在中國暢銷了30余年的經典老藥維C銀翹片推入了“用藥安全”的漩渦,還導致市場銷量大幅下滑,零售市場下降了四成左右,甚至引發了人們對其質量安全的質疑。
零售銷量下降近四成
9月1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第32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指出,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中有關維C銀翹片的病例報告數共計1885例,嚴重病例報告共計48例,無死亡報告。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良反應”漩渦發生后,一些消費者擔憂藥品質量,致使整個維C銀翹片市場銷量呈現大幅下滑趨勢,零售市場下降了四成左右。而據悉,全國維C銀翹片生產廠家約300家,市場規模約有12億-15億元左右。
“我們覺得很委屈。”昨日,廣州本土制藥企業、維C銀翹片原研企業的廣州中一藥業對記者表示,不良反應的出現由多種因素導致,不能都歸罪于藥企。
零售市場的“地震”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出面澄清稱,維C銀翹片的安全性問題與其所含相關成分有一定關聯性,如對“撲熱息痛”和“撲爾敏”的不良反應。事實上,這兩種物質在多數感冒類西藥中也存在,不是維C銀翹片所獨有。因此,類似的不良反應在其他感冒藥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并非維C銀翹片藥品本身有什么質量問題。
應注意含有西藥成分
廣東省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相關負責人昨日亦表示,嚴格地講,幾乎所有藥物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應。但是,只要合理使用藥物,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據介紹,目前維C銀翹片的不良反應,主要由于患者不了解其主要成分,誤認為是維生素C與中藥的復合劑,并在服用過程中與其它含有撲爾敏、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合用,造成超劑量用藥。實際上,維C銀翹片系中西藥復方制劑,一些市民對此理解上存在誤區。
而來自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也顯示,自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20日,維C銀翹片不良反應共51例,嚴重的5例,但均治愈或好轉。
雖然零售市場銷量大降,但記者了解到,醫院渠道并未受牽連。廣州中一藥業董事長吳長海亦表示,由于該藥企生產的維C銀翹片的核心市場在醫院,銷售并未受影響。
“這正表明對維C銀翹片的不良反應,市場上的一些看法欠缺理性。”吳長海分析認為,零售市場主要為消費者自我診療的選擇,而醫院除了市民指定用藥外,大部分是醫生選藥。醫生作為專業人士,知道維C銀翹片不良反應產生的真正原因,因而也理性得多。
吳長海還表示,由于中標等原因,廣州中一藥業的維C銀翹片今年至今的銷量較之去年全年已經上揚50%以上。
(毛崇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