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或進入增資潮
鉅亨網新聞中心
記者昨日從有關人士獲悉,監管部門正向信托公司征求意見,相關風險系數表也待確定。而有“信托公司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這一硬約束,未來信托公司必將引發一輪增資擴股潮。“缺少資本金,很多信托公司的第一反應就是增資,與銀行等機構一樣,如果資本充足率不達標,只能伸手向市場要錢。”上述信托公司負責人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對于信托公司是否有增資擴股的需求,信托公司都可以按照管理辦法計算一下。整體來說,監管部門給信托行業的發展預留了很大的空間,但是結構不平衡。從現在的處境看,個別信托公司要么壓縮業務,要么增資擴股,每家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
記者注意到,從目前情況來看,信托公司基本都靠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拿自己的資本金去投資金融機構的股權;另一方面是投資金融產品去壯大自己的實力。而信托公司一旦發生問題,就必須充實資本金以面對可能的賠償。
與此同時,信托業務風險系數的調整勢在必行。近年來,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內控和風險管理能力卻沒有與之匹敵,單體信托項目風險時有發生。根據銀監會的數據,目前信托公司(不含正在重組和剛開業的公司)平均管理的資產規模約為400億元,個別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已經達到凈資產的50倍以上。
據了解,監管部門已明確要求信托公司計算凈資本時,應將不同科目中核算的同類資產合并計算,按照資產的屬性統一進行風險調整。此外,據透露,監管部門還配套制定了風險資本調整表(包含自營業務風險資本調整表與信托業務風險資本調整表),目前該調整表已下發給相關信托公司。該表規定,各項業務風險系數比例的加權平均值約為2%。
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師李旸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信托公司無論實力怎樣,都可以不斷往上做業務,而現在就必須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避開風險過高和收益過低的業務,多做一些集合類信托業務。“銀信合作業務占用的凈資本和信托公司發行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一樣,但信托公司在銀信合作業務上的管理費只有0.05%—0.1%左右,而集合類信托業務管理費卻高達2%以上,差距很明顯。”
他同時指出,信托公司要增資擴股,還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支持,以前監管部門對待信托公司的盈利模式和信息披露問題,態度一直很謹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