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不懼老牌 上海再現險企扎堆潮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內保險市場開放后,外資保險公司的目光多數停留在了上海,紛紛扎堆陸家嘴。就連近年來踏入市場的中資保險新軍,也紛紛扎堆來滬開設分號,再次印證了上海作為保險中心的魅力所在。
上海保險市場近來好不熱鬧。保監會批出多張“落地證”,中意財險、浙商財險、長安責任險、鼎和財險等相繼拿到上海分公司的籌備或開業批文,另有如安邦人壽等也正厲兵秣馬準備進軍上海市場。與此同時,一些早先一步拿到上海分公司籌備批文的保險公司,也正加足馬力,忙圈人、忙圈地。
背靠中資股東中石油的中意財險,自開門納客以來便把目光瞄準了上海。記者近日獲悉,在歷經數月的緊張籌備之后,其上海分公司即將正式開業,以分公司總經理嚴勁秋為主的領導班子已搭建完畢。上海是大慶之后,中意財險進入的第二個市場,可見上海市場的魅力所在。而憑借其兄弟公司中意人壽在滬深耕數載,中意人壽、中意財險協同效應的優勢留給市場一定想象空間。
雖不及中意財險般背景雄厚,浙商財險、長安責任險、鼎和財險等保險新軍對上海市場的重視同樣不可小覷。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先期拿到批文的財險公司在滬掀起了圈人潮,不少上海財險業人員陸續轉戰其處。
雖然近期來滬開設分號的外資保險規模遠不及中資來得多,但不容忽視的一個現象是,多數完成“分改子”的外資財險紛紛選擇將子公司落地上海。
面對上海保險市場的熱鬧場景,就連老牌中資保險公司也開始坐不住了。泰康養老保險公司不久前吹響了進軍上海市場的號角,并且在上海崇明島悄然圈地千畝,用于建設高級養老社區。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泰康資產管理公司也有意將總部搬至上海或另辟“它”徑間接加大對上海市場的投入力度。
近年來,北京、深圳、天津、重慶等地政府使出渾身解數,出臺諸多扶持政策力度,以吸引保險公司眼球。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利潤空間使上海成為保險公司集中火力爭奪的戰場?一家外資保險公司負責人一語道破其中原委:“證券市場是否活躍、進出口貿易是否發達、居民收入是否領先等是我們總部選址的標準,而綜合下來,我們給上海打的分數最高。”
而上海建設“兩個中心”更是能創造出難以想象的保險機遇。雖然目前在上海還只是代表處,但蘇黎世保險近期在上海市場卻動作頻頻,打的正是航運中心的“主意”。其與上海浦東新區政府合作設立了國際航運與金融研究發展中心,欲分羹上海航運險市場的同時,也為日后進軍上海市場做好鋪墊。
保險新軍進軍競爭激烈的上海市場勇氣可嘉,然而圈了名頭圈了人才之后,學會如何運營才是考驗所在。市場人士認為,以目前上海保險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中資老牌保險公司仍占據市場頭幾把交椅,“初來乍到”的這些保險新軍們如要撼動這一持續數年的市場格局,在借助股東資源優勢的同時,還需拿出別樣的“本事”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