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2月CPI超預期影響偏中性
鉅亨網新聞中心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2月同比上漲2.7%,超出多數機構預期。分析人士指出,2月份CPI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同比高企,但CPI環比并不高,低于歷年春節所在月份的平均環比,其對政策影響偏中性。
國家統計局3月11日數據顯示,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7%(09年同月為下降1.6%),漲幅比1月擴大1.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2%,非食品價格上漲1.0%。CPI環比上漲1.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3%,非食品價格上漲0.1%。
之前由于商務部公布2月食用農產品價格周度環比漲幅較小,市場絕大部分機構均預測2月CPI同比將不會超過2.5%。而本次CPI顯著高于市場預期,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雖然2月CPI大幅高于市場預期,但目前物價上行壓力并不大。2月CPI環比并不高,無論食品,還是非食品,其環比均顯著低于1995-2009年春節所在月份的平均環比均值3.5%。
同時,數據顯示危機后CPI環比高于歷史同期均值的月份并不多,2009年3月至今,各月環比明顯表現出回復至往年同期均值的特點。魯政委認為,若年內接下來月份此規律亦適用,無突發性“新漲價因素”出現,則2010年CPI實現維持3%以內的目標無憂。
中央近日已制定2010年全年CPI維持在3%以內,而2月份CPI距離預定目標僅有0.3個百分點之差,分析人士對未來CPI突破3%紅線提出擔憂。中信建投宏觀經濟分析師夏敏仁向世華財訊表示,盡管央行對于2月CPI的判斷大多還是“季節性因素”。但如果3月CPI仍大幅走高就不支持季節性因素的判斷,加息壓力會驟升。
但是,目前CPI非食品環比仍呈下行態勢,這就消弱短期加息的可能性。2005年以來,CPI非食品環比和PPI環比的一致性并不好,即使各自取3個月移動平均削弱偶然性波動以后,一致性依然不顯著。產能過剩背景下,上游價格對下游CPI傳導性差,盡管PPI同比上漲5.4%對CPI非食品的影響大依舊不足。
不過,就2月份依然強勁的信貸看,魯政委預計,國內貨幣政策肩負多目標的情況下,對于未來加息預期,全年最多加息1次,最可能的時間窗口為6-9月。但是2月份7,001億的信貸可能會令未來央行繼續動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工具。
(周志明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